资讯速递
 
     
 
 

以竹代塑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项目启动等14则

 
 
发布日期:2022-11-1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以竹代塑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项目启动

  “以竹代塑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项目近日在北京启动。该项目是国际竹藤中心和国际竹藤组织为落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的具体举措,旨在推广以竹代塑,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围绕“以竹代塑”目标,从竹材原态利用、竹纤维利用、竹浆利用等三个方面展开,针对日用行业、工程领域、医用领域的典型塑料制品进行替代性研发。项目充分挖掘竹材的自身材性特点,突破传统工艺,开发竹质吸管、竹缠绕及模压异型工程构件和竹浆模塑包埋盒等产品。

  启动会上,外交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门参会代表表示,推广以竹代塑意义重大、潜力巨大,将为项目的科技研发、资金保障、国际推广等提供支持。

上海完成本年度首批森林样地的市级外业质量检查

  为确保本年度森林调查监测成果质量,上海市林业总站日前组建市级质量检查工作组,对金山区森林样地调查成果开展了市级外业质量检查。

  本年度上海市林草湿调查监测任务中金山区共布设有76个森林样地。本次市级外业质量检查严格按照《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质量检查办法(试行)》的要求,按不低于5%的抽查比例规定,将随机抽取的4个样地的各项调查因子按重要项目、次要项目、其他项目三类不同级别,逐项进行了检查、核对,并对质量中发现的个别质量问题及时与各调查单位进行了沟通、指导。下一步,上海市林业总站将根据其他各区、各工组的调查进度,及时跟进开展各项工作。

首批林草科技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名单发布

  国家林草局近日举行创建一流林草科技期刊工作座谈会,并首次发布林草科技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名单。10种林草科技领军期刊分别是《林业科学》《草业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草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草地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林业工程学报》等21种期刊(含科普类期刊《生态文明世界》)被列为林草科技重点期刊。

  国家林草局将持续推动林草科技期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守好科研伦理底线,不断提高学术质量、编排质量和管理质量,引领林草科技发展前沿和方向,使林草科技期刊成为传播交流林草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

海南首批林木种质资源库及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公布

  海南省林业局日前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17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7处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资源库包括综合库9个,单科、单一树种种质资源库6个,花卉类种质资源库2个,共保存种质资源13万余份。基地主要生产橡胶树、椰子、油茶、三角梅、加勒比松、秋茄、红海兰等良种。

  海南省林业局积极探索部省联营等多途径实现全省林业基础性工作跨越式发展,切实提高对林木种质资源和良种的保护及利用,将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及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成为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基地、良种选育及生产中心、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和科普教育的展示窗口。

江西资溪颁发全国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日前隆重举办生态产品收益权证颁发授信仪式,资溪县委书记向江西罗山峰公司颁发了全国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受证企业负责人分别与县农商银行、县泰通担保公司签订三方担保授信协议,授信金额300万元。

  近年来,资溪县以抚州市全国林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化林业改革,充分发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林药、林笋、林菌、林茶、林果”等林下经济,打造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助推林农增收致富。江西罗山峰公司是资溪近期引进的灵芝全产业链项目的实施主体,该公司拟打造6万亩林下灵芝种植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活体灵芝盆景文化基地、林下灵芝研发基地、森林研学基地、智慧数字林下产业体验中心等。

安徽设立黄山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省政府近日批准设立安徽黄山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至此,安徽共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3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5.68万公顷。

  安徽黄山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山市休宁和祁门两县境内,总面积3277.63公顷,其中核心区1505.79公顷、实验区1771.8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鲵及适宜大鲵生长的山谷溪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现有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安徽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是大鲵的集中分布区,此前已设立了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大鲵野生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正式创建国家公园

  青海湖国家公园近日正式进入创建阶段。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流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中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保障东部农业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是高原生物基因库,国际候鸟迁徙通道重要节点;是中国内流区完整水循环水生态过程的典型区域,形成了特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极具国家代表性。

  近年来,青海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在中国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圆满完成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成为中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遂昌县召开全县林业工作会议暨第一次县级总林长会议

  遂昌县日前召开全县林业工作会议暨第一次县级总林长会议。遂昌县委书记、县级总林长胡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县级总林长李锋主持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级林长罗运乾,县政协主席、县级林长王立武,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副书记、县级副总林长顾奕滨,副县长、县级副总林长王向荣参加会议。

  胡刚指出,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遂昌作为全省的传统林业大县,过去的林业是遂昌的财富所在,现在的林业是遂昌的生态之基、发展之基。会议还宣读了遂昌县林长制组织构架,通报了该县林长制工作推进情况。(龚笑飞)

浙江省林技推广总站赴绍兴市调研林技推广工作

  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柳新红近日带队赴绍兴市调研林技推广工作,市、县局和林技推广机构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每到一处基地,调研组都详细了解基地种植规模、成本投入、经济效益、林技“四联”、林业订单等情况,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柳新红充分肯定了绍兴市林技推广成果。他指出,2022年是实施“一亩山万元钱”兴林富民行动的最后一年,各地要深化行动成效评估,总结提炼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林业科技富民模式;要从转变推广思路、技术更新、队伍建设三方面发力,打造新形势下现代林技推广体系,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林业乡土专家引领带动作用,实现林业科技推广在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显著作用。(龚宁)

温岭市完成“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落地上图工作

  温岭市近日通过“一亩山万元钱”落地上图管理系统,将2018—2022年“一亩山万元钱”新建培育示范基地分年度落地上图。开展“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落地上图工作是省林业局关于林业产业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提高林业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检验温岭“一亩山万元钱”五年行动成效的客观需要。温岭市把该项工作作为2022年林业重点工作,通过现场踏勘、实地了解完成数据采集,同时委托中介公司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叠加遥感影像进行边界勾绘,完成矢量图上传,最后录入示范基地属性信息。

  温岭市此次落地上图的示范基地共15家1583亩,涉及盆栽草花、花卉、绿化苗木、林下经济、果树等,亩产值8000—40000元不等,具有初步科技富民的实效。(蔡洁)

杭州市森保服务中心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指导服务

  杭州市森保服务中心日前接到上城区四季青街道运行社区委员会救助电话,称其所在社区内绿化树木近期出现叶片变黄萎蔫、小枝枯死、部分树木长势差等现象,该中心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

  一到社区,技术人员先与物业、社区绿化养护工进行交谈,随后跟着养护工对社区所管辖的三个小区里有问题的树木进行实地查看。针对问题,技术人员“对症下药”,提出要加强绿化养护管理,提高树体抗性,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危害。同时针对不同树木不同病虫害发生情况,给出了书面用药防治建议。“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解决林木病虫害问题是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森保服务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森林医生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此项举措受到市民和乡村干部群众的肯定和好评。(王嫩仙潘宁宁)

泰顺县助力猕猴桃产业机械化生产步伐

  泰顺县大安乡直万猕猴桃种植基地日前开展了果园机器人喷药与除草作业现场演示的活动。此次活动由泰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泰顺县猕猴桃专业技术协会承担举办,邀请了相关厂家将机器设备运至泰顺县进行现场演示,现场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泰顺县猕猴桃种植户、生产经营企业技术骨干,院士专家工作站配套专家团队成员、泰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等共计四十余人。

  此次活动演示了4款果园机械现场作业,分别是履带式自走式风送喷雾机、驾驶型四轮割草机、智能割草机器人、手扶自走式割草机。猕猴桃产业为泰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1.5万亩,是浙南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猕猴桃产业机械化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泰顺县猕猴桃产业能否走上一条更先进、更高效的发展道路。(范忆)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建成启用

  浙江省属高校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楼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结合,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森林培育领域综合性国家级开放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瞄准国际林业科学发展前沿,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浙江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长期围绕竹子、山核桃、香榧、杉木、光皮桦等亚热带特色与优势树种,聚焦于亚热带林木种质创新与繁育、亚热带林木栽培生理与品质调控、亚热带森林经营与生产力提升、亚热带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利用等4个方向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陈胜伟)

武义林长办筹划2022—2023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武义县林长制办公室日前召开会议,对全县2022—2023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进行提前谋划,为实现年度工作目标主动出击,力争出成效。自2021年底建立林长制后,武义县更加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其中,县总林长2022年1号令明确提出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2022年2月9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县级总林长李强在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林长要带头巡林,突出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灾害防控、林业碳汇创富等工作重点,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大力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各项林业工作。

  武义县林长办主任曹锦勋表示,要继续不遗余力地坚持治防结合、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原则,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各项任务。(曹良俊)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