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盘山脉北麓,东阳江的主要支流八达溪流域下游为横锦水库,总面积2424公顷。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个蕴含大自然奥妙的神秘王国,森林覆盖率达93%,记录到维管植物1012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9种;记录脊椎动物240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8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3种。在海拔848米最高峰牛背岩发现有中国(浙皖)特有第三纪孑遗珍稀植物——夏蜡梅野生。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是浙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确认主要保护对象为保护浙中大面积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及夏蜡梅、中华鬣羚等珍稀濒危动植物。
创建后,在东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东阳市林业局开展了东阳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于2018年在保护区建立东阳市白泉清新空气监测站,包含负氧离子、臭氧、PM2.5等参数监测。2020年,在保护区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安装高清探头、红外线自动感应监控相机等多种野外监测设备,对主要保护对象进行长期监测,共计配备摄像头109个。为实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采取光纤、电缆铺设,实现信号直传,取代以往安装蓄电池版本红外相机,定期野外取存储数据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实时性,此举在省内也属首创。足不出户即可在信息平台管理中心实时查看保护区内监测情况,不时能看到各种野生动物憨态可掬的形象。此外,按照省林业局2020年勘界定标最新要求,在保护区内完成勘界定标、立标。通过立标,明确了保护区内一般控制区、核心区的边界范围,提示群众遵守保护区的管理要求。立标的界桩、界碑材质全部选取石材,上百斤的石材采用人工背上山,埋在预定位置,可谓极其艰难,为的是利用石材的稳定性。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实行严格保护,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自然保护区美好的生态环境世代传承。
(东阳市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