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罹患脑部疾病的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在麻醉沉睡中停止了心跳,让人想起“团团”“圆圆”的雅安情缘。
17年前,2005年5月,大陆方面宣布,将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2006年,经过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投票,这对大熊猫被命名为“团团”和“圆圆”。
2004年8月30日、9月1日,“圆圆”和“团团”先后在四川卧龙出生。它们的雅安情缘源于4年后的那场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距离震中30公里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基地遭到灭顶之灾。一时间,天崩地裂,山石飞滚,大熊猫圈舍全被毁坏。“圆圆”和“团团”凭着动物的天性和直觉,在地震到来的那一刹那,冲破了圈舍围栏,逃到了山上。
几个小时后,人们发现了“团团”,满身泥沙,蓬头垢面,呆呆傻傻地坐着。“圆圆”在外游荡5天后,在离圈舍不远的破碎山坡上被发现。死里逃生的“团团”“圆圆”终于团圆了。
“圆圆”受到了惊吓,紧张不安,地震给大熊猫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圆圆”一改往日的活泼,每走一步都尽量放轻脚步。经过心理治疗,“团团”“圆圆”渐渐恢复常态。
震后卧龙一度成为“孤岛”,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基地受到严重影响。经雅安至宝兴、小金,再到汶川的“西线”,成为抢险救援的“生命线”,宝兴人民为卧龙大熊猫送去了竹子等食物。
中心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将在卧龙完成发情配种的大熊猫妈妈全部转移到该中心的雅安碧峰峡基地。6月18日,劫后余生的“团团”“圆圆”也转移到了雅安。
“团团”“圆圆”的转运路线走的是“生命线”,正好经过宝兴县。回望大山,随行的饲养员告诉“团团”“圆圆”:“这里是你们的根!”
“团团”“圆圆”在雅安碧峰峡无忧无虑地生活了近半年时间。为了迎接“团团”“圆圆”到台湾,台北动物园熊猫馆的馆长陈玉燕率兽医、营养师团队到雅安取经,学习如何照顾“团团”“圆圆”,并与它们提前培养起感情。
2008年12月23日上午,“团团”“圆圆”乘坐封闭式货车从雅安碧峰峡出发,踏上了赴台之路。当专车准备驶入成雅高速公路时,收费站四周有上千名雅安市民自发前来为“团团”“圆圆”送行。
为了让“团团”“圆圆”安心在台湾生活,考虑到地域、气候等因素,台北动物园专门打造了一座现代化的熊猫馆。
当日下午5点10分,“团团”“圆圆”抵达台北桃园国际机场,入住台北动物园。
经过隔离检疫期和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2009年1月26日,“团团”“圆圆”正式与游客见面。
2010年5月23日至28日,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率四川参访团到台湾,举办以“感恩致谢、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天府四川宝岛行”活动。参访团在台湾的压轴戏放在了台北动物园,随行的大熊猫专家、有着“大熊猫之父”之称的张和民代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与台北动物园园长叶杰生共同签署了“大熊猫繁殖合作备忘录”,张和民表示一定让“团团”“圆圆”喜结“良缘”。
笔者作为此次参访团成员之一,见证了这一喜悦时刻。
2013年7月6日,“圆圆”产下长女“圆仔”。
2020年6月28日,“团团”“圆圆”再添一女“圆宝”,可爱的“一家四口”在台湾民众中的“人气”更旺了。
“团团”“圆圆”赴台安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象征。它们给两岸同胞带去了无数欢乐和美好记忆,也给雅安人民留下了永久的思念。
不少雅安人表示,虽然“团团”走了,但“圆圆”母女还在台湾,作为“团团”“圆圆”的娘家人,有机会到台湾游玩,一定去看它们。
(高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