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简报第127期 |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简报 第127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6月9日 基层林草治理好经验 一、浙江建立林地占补平衡管理机制,确保实现"林地保有量不减少、森林覆盖率有提升" 一是严格落实林地规划管控,以国土空间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依据,强化林地用途管制,在做好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的基础上,推进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管控力度.二是全面实施占补平衡管理,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实施"先补后占"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先落实补充林地再安排林地定额,建立补充林地库,下达安排林地定额与补充林地库实行挂钩,积极探索开展跨区域林地占补平衡机制。三是合理确定林地补充建设任务,各县(市、区)政府结合区域建设项目占用林地需求,合理确定补充林地年度建设任务,确保及时补充到位。四是加快推进补充林地造林,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推进补充林地森林植被的恢复。五是规范审核补充林地入库,由县(市、区)政府上报补充林地方案,经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定确认后,补充林地方可纳入补充林地库,及时完成数据变更,统筹做相应权证的变更或注销登记手续。六是切实强化林地定额调控,不断强化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等指标增减挂钩的调控管理。(浙江省林业局) 二、安徽池州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该市以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抓手,因地制宜利用林下空间推进林药、林菌、林果、林茶等林下经营模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质绿色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全市林下经济种植面积52万亩,林下经济年产值72亿元。一是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建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80家,入社农户达8100多户;发展林下经济企业120个,从业总人数近10万人。二是精心创立区域特色产品。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全市2家林业企业、4款林产品入选首批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名单。西山焦枣、九华黄精、石台富硒茶等6个地方特色林产品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大力创建示范基地。先后建立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6个,示范区建设面积4.4万亩,涵盖林下黄精、木本药材、木本油料、森林康养等多个类型。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四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地方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林下生产投入品台账制度,全面建立食用林产品安全生产承诺制度,鼓励施用有机肥料,提高林下产品品质。编制施行西山焦枣、九华黄精、牡丹花茶、山茱萸、羊肚菌等地方特色小品种技术标准。五是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林下经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1500多万元,发放"五绿兴林劝耕贷"94笔。引入7076万元银行金融资本撬动近2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林下经济示范区建设。(安徽省林业局) 三、陕西宝鸡市陈仓区推进林业产业提档升级,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一是全力推进花椒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工作。继续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适度扩规模、大力提品质、实现创效益。引导西山七镇农户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延长花椒产业链,提高花椒仓储物流效益,全面提升花椒产业品质。二是稳步推进核桃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以抓基地建设为重点,搞示范、强管理,扶龙头、创品牌,切实抓好低产林改造和果园抚育工作。以园区带动、基地化发展为方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支持公司和合作社农场式、承包式经营,开拓核桃深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深挖附加值,提振核桃竞争力和市场效益。三是稳步推进特色苗木产业发展。建设西山生态绿化苗木培育区,重点扶持以香泉、赤沙为中心的生态苗木培植繁育,着力打造以白皮松、红豆杉为中心的核心品牌,争创省级苗木花卉示范园。支持香泉镇争创省级"白皮松之乡"。依托拓石镇红豆杉发展基础,规划种植红豆杉5万亩。四是着力推进以柴胡为主的中药材健康发展。以"联农户、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为抓手,大力发展订单种植。深入开展校地合作,进一步加大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药材品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纳国内外高水平医药加工企业进驻陈仓,争取社会资金,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五是大力推进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虢镇北坡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五年内完成引渭渠生态廊道建设、雾森文化广场建设、森林科普体验园建设等项目,完成北坡森林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大水川、九龙山、吴山等旅游开发,大力开展道路绿化和小游园建设工作,厚植文化底蕴,优化旅游品质,不断提升陈仓区森林旅游业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陕西省林业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