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美,最美在湿地。
西溪湿地-湿地秋韵 艾琳 摄
不必说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也不必说“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更不必说“万艘龙舸绿丝间”的大运河、碧水画中游的千岛湖、水比山清画不如的富春江以及“十万军声半夜潮”的钱江潮……曾经有国际著名景观设计专家感叹:“很多人是从中国水墨画知道中国的。到了杭州才体会到,中国水墨画是怎么来的。”在繁华与山野之间,美丽的湿地调剂着城市发展和自然禀赋,成就着美丽杭州最独特的标识。
在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暨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扛起使命担当,传承世代匠心,全面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高水平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扎实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不断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市林水局主要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山水相融、湖城合璧、拥江枕河、人水相亲’的理念,以保护健康稳定安全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新时代美丽杭州的鲜明标识。”
西溪湿地-云随绿水歌声转 曹凯 摄
杭州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保护和利用走在全国前列
众所周知,水是杭州的根和魂。
山水相依,人水相亲。杭州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有着5000年历史的古城杭州是一座江、湖、河、海、溪五水并存的城市。数十年来,杭州市以“五水共导”的治水理念,通过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保护、河道有机更新、钱塘江水系生态保护等系统工程,营造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
杭州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三江七湖一河一溪名点”是杭州湿地的基本格局。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湿地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大类21型,现有8 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为14.07万公顷,占全市区域总面积的8.5%。全市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有2个,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5个;建立湿地公园4个,其中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
“湿地保护对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杭州建设、幸福杭州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负责人说。长期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利用,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大项目推进,杭州的“西溪模式”闻名全世界,杭州的湿地保护和利用也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
西溪湿地-渔夫之旅 姚建华 摄
修复美丽湿地生态
勾画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新画卷
一轴双带十河百溪,勾画出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怎么勾画?“高水平的顶层设计”指导“高标准的执行推进”是关键。
首先是:划定保护红线。杭州编制并实施《杭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07-2020)》,形成以“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七湖(西湖、千岛湖、青山湖、南湖、湘湖、白马湖、三白潭)一河(运河)一溪(西溪)多点”为基本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同时开展了《县级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划定湿地保护红线159万亩,90%以上湿地划入湿地保护红线,按规划实施严格保护。
其次多措并举修复湿地生态。2002年以来,杭州相继实施了西湖综保工程、西溪综保工程以及运河综保工程等,市林水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市直部门作用,配合市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推进综保工程,同时还出谋划策,出点子,提建议,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成功申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创建了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走出了一条杭州特色湿地保护利用的路子,被誉为 “西溪模式”。完成钱塘江江堤加固工程,起到百年一遇的防洪作用,修复了钱塘江河口湿地。指导富春江、钱塘江、千岛湖二江一湖湿地生态修复,沿江沿湖两岸的景观改造,为湿地物种栖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建设美丽杭州作出应有贡献。
还积极申报湿地公园、依法保护湿地资源。杭州自2005年申报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后,又成功申报并建立富阳咕噜咕噜岛省级湿地公园、桐庐南堡、萝卜洲省级湿地公园。为加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制定和颁布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是我国首部针对单一湿地公园立法的法规,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推动我国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严格按照《条例》规定,依法保护湿地资源,守住湿地保护红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不仅如此,还普及宣传教育,强化研究监测。例如,从2010年以来,连续实施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通过对西溪湿地内植物植被、鸟类、昆虫、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监测,获得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修复研究、生态保护绩效评价和公园保护、建设、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对重要湿地的监测监管力度,发现违规情况,及时整改,切实保护宝贵的湿地资源。
中华秋沙鸭-钟情天目溪 周元中 摄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让美丽湿地成为人民共享绿色空间
根据国际湿地城市的申报要求及创建理念,市林水局将结合杭州市城市资源、文化特色,在推进实施《杭州市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补充调查县级湿地资源状况,编制县级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
“将湿地总量管控和保护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该负责人说。此外,还将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巩固提升湿地资源保护、优化完善湿地分级体系、全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广泛开展湿地宣传教育等,构建湿地保护空间大格局,让美丽湿地成为人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值得一说的是,杭州将按照《杭州市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重点推进实施西湖西溪一体化提升工程、千岛湖提升工程、湘湖修复工程、铜鉴湖保护工程、北湖湿地保护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强化水域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通过“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建设小微湿地修复示范工程,树立全国小微湿地建设典范。同时,深度挖掘湿地资源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西湖西溪一体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钱塘江涌潮”“千岛湖世界湖泊”等可持续利用典范;讲好“杭州湿地故事”,打造世界湿地保护管理的典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凝炼提升“一河(湖)一策”管理经验,探索实践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碳汇能力保护提升新模式,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创新开展湿地碳汇本底评估和潜力分析。
美是看得见的生活,看不见的竞争力。千百年来,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等一代代先贤致力于依水建城,共同孕育了形胜繁华的“三吴都会”,成就了钟灵毓秀的人间天堂。现在,杭州高水平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绘就新时代美丽杭州“水墨画卷”,是接下历史的接力棒的使命和担当,亦是对世代匠心的守护和传承。
(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管理处、杭州市林业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