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文化、文明圣地都发源于湿地。古老的河流、湖泊,神秘的沼泽、滩涂,风吹稻香的水田、池塘⋯⋯氤氲丰饶的“生命的摇篮”赋予大地勃勃生机——湿地滋润着生命!湿地是水的源泉,更是大量野生动植物生命的源泉,他用博大的心胸,守护着片片净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
镇海九龙湖省级湿地公园
宁波的湿地资源怎么样?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丰富湿地资源
宁波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浙江省东海之滨。天台山脉、四明山脉两大“绿脉”和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三大“蓝湾”在宁波市境内交汇,构成了“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形地貌。地理环境独特,境内的河、湖、海、湾、港、岛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湿地资源。
根据湿地二调,宁波市内分布有湿地类型5类15型,8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23.17万公顷,占市区域总面积的23.60%,占全省湿地总面积20.87%,位居全省11个地市首位。
宁波市湿地资源分布图
宁波市各湿地类面积比例、分布图
目前,宁波市列入省重要名录湿地10个,建立1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
宁波重要湿地分布图
湿地珍稀物种丰富,已成为“观鸟天堂”
地貌的多样性奠定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宁波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宁波市湿地维管植物 1078 种,隶属 151 科 546 属,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有中华水韭;国家II级保护植物有水蕨、野荞麦、野大豆、野菱、珊瑚菜、中华结缕草6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芡、海滨木槿、红山茶、水车前、薏苡5种。
中华水韭(左上);水蕨(右上);中华结缕草(左下);野菱(右下)
全市湿地脊椎动物 1070 种,隶属 5 纲 69 目 281 科,分布有珍稀保护动物73种,占全市湿地脊椎动物6.8%。I级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卷羽鹈鹕、黑脸琵鹭、镇海棘螈、遗鸥、黑嘴鸥、中华鲟和白鲟共10种,分布有大凤头燕鸥、白琵鹭等30多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
目前,宁波市的不少湿地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观鸟天堂”。
位于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徙通道的慈溪庵东沼泽湿地是浙江省最大的海涂,是我国东部大陆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和卷羽鹈鹕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之一。
“这里每年约有3万多只鸟在此越冬和停歇。”宁波市林业局森林资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建设和环境改善,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的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全球总量不足150只的卷羽鹈鹕东亚种群,2016年12月份就记录到65只个体,且停留时间超过1个月。”
央视报道
多措并举,奋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近年来,宁波市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遵循湿地“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要求,多措并举加强修复与保护,成效显著。
牟山湖湿地
·强化规划引领,狠抓问题整改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省委七张清单指出的相关湿地问题,宁波市即时响应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加强监测与管理、加快数据对接融合等方式,积极推进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专项资金开展《宁波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宁波市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和《宁波市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目前,宁海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三调湿地逐地块调查工作。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建立科研合作,加强监测调查
委托市测绘院开展湿地年度监测更新工作,加强全市保有量管控。通过监测,湿地保护面积总体稳定,保护率逐年提升,达55%。2021开展湿地“二调”与“三调”数据对接融合工作,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湿地资源管理格局。联合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成立“宁波市湿地研究中心”,开展湿地生态功能的研究,每年对名录内10个重要湿地开展资源监测和生态效益评估工作;设立浙江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定期对杭州湾等湿地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积极探索滨海湿地全天候遥感精细监测的手段与方法,提升湿地管理水平。
宁波市湿地研究中心共建签约暨揭牌仪式
·开展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支持下,宁波市早在2005年就启动杭州湾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至2021年底,共投近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亿零3百多万),修复4.35平方公里面积(湿地公园一期)。2011年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咸水湿地、世界级观鸟胜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鸟类资源从保护前的50多种增加到目前的303种,其中记录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受威胁鸟类共2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有62种。
宁波市设立的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由76个岛礁组成,通过实施科学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资源更加丰富。目前,保护区内监测到鸟类108种(含国家重点保护鸟类9种)、两栖类7种(含国家重点保护物种4种),并成功引来极度濒危物种“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据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估算,该物种的全球种群数量仅100多只。近年来,通过在象山韭山列岛实施湿地保护恢复行动,截至2021年底,中华凤头燕鸥在象山韭山列岛记录到84只并成功孵化出22只雏鸟,“神话之鸟”种群正在有效恢复并不断壮大。
中华凤头燕鸥
宁波是镇海棘螈在全国唯一发现的分布点。位于北仑区林场碎片化的小微湿地是镇海棘螈的家,1996年,宁波市林业主管部门在北仑区林场建立了镇海棘螈保护区,2017年将其列入浙江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划拨专项资金,聘请专业团队,进行专题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人工扩繁的镇海棘螈数量已超千尾,初步实现了野外种群的复壮。因镇海棘螈数量极其稀少,生境要求极为苛刻,2021年初《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将其晋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为宁波“大熊猫”。
镇海棘螈
·开展宣教巡护,保护湿地资源
为进一步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科普湿地知识,宁波市每年通过“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广泛开展湿地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依托杭州湾候鸟博物馆、湿地自然教育基地、杭州湾湿地研学中心,通过开展公开课、自然笔记大赛、科普竞答湿地知识、救护鸟放飞、微信公众号线上趣味互动、专家学者“五走进”等多种形式开展湿地保护公益科普与研学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宁波市开展湿地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联合媒体,在中央财经卫视、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宁波日报等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近百次的报道,中国绿色时报更是在醒目版面报道《野生动物保护的“宁波经验”》。
为确保候鸟迁徙安全,动员全市各地协会会员积极参与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联防联控行动,在鸟类迁徙路线上设立保护站点。如慈溪市野保协会常年组织志愿者开展巡山护鸟行动,在慈溪市十多个村设立鸟类监测点,并建立网格化巡山护鸟制度。自2018年成立以来,慈溪市野保协会已救助各类野生动物864只,其中2021年已救护281只(含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111只)。
同时,坚持依法打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部门协调联动,开展湿地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随意侵占、非法狩猎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宁波开展湿地保护专项行动
展望未来,持续行动
湿地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文化之源,有水才有生命,有水才有生计,有水才有生机。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珍爱湿地,就是珍爱生命的栖息地。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拒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美好生活,需要人与自然长期和谐相处。下一步,宁波市将把湿保护纳入宁波市林长制体系,进一步压实各级党政领导森林、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责任;进一步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为野生动植物保护构筑强大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同时,宁波市将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组织完成宁波市湿地保护规划,探索开展省级重要湿地补偿工作,确保全市湿地面积稳定,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管理处、宁波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