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寻踪“鸟儿乐园” 四个季度,记录到167种鸟类

 
 
发布日期:2023-10-1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日报
字号:


白头鹎

普通翠鸟

白鹭

  我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作为本次鸟类调查的工作人员,我随导师孙悦华研究员来到杭州,我与杭州鸟儿们的故事也就此拉开序幕。

  档案名称:“杭州市八区生物多样性鸟类类群的本底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

  讲述者:王逸飞

  整 理:记者 于佳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杭州不断厚植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研究组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对杭州市八区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鸟类类群的本底调查与评估”工作,为人间天堂留下了一份特别的生态档案。

  调查结果表明,杭州不仅是人间天堂,也是鸟类的乐园

  鸟和人一样,也喜欢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下生活。气候适宜、风景优美的杭州,是当地留鸟的美好家园,也是每年秋季从北方南迁的候鸟温馨的港湾。

  我们的工作是在鸟类秋季迁徙季、越冬季、春季迁徙季和夏季繁殖季四个季度,在杭州的上城区、滨江区、拱墅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富阳区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我们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直接计数法和鸣声录音回放法,记录不同生态环境下鸟类的种类和数量,结合以往调查数据来计算区域内鸟类的丰富度,评估最适合鸟类生存的生境,对杭州原有的鸟类多样性名录进行补充和更新并研究鸟类多样性的格局,探讨其保护现状与空缺。最后综合分析结果,为杭州及浙江的鸟类多样性保护提出建议,为相关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监管能力。

  通过四个季度的调查,我们共记录到167种鸟类,属17目49科。其中白头鹎数量最为庞大,其次是麻雀、乌鸫、珠颈斑鸠等城市公园常见的鸟类。水鸟中斑嘴鸭数量最多,其次是白鹭、夜鹭、绿头鸭等。

  鸟类调查不仅要在条件适宜的生态环境下开展,而且要有足够的等待和一点点好运气才能捕捉到罕见鸟种的身影。冬天,在上城区江洋畈生态公园观察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头鸺鹠,在余杭区南湖公园观察到了大量白琵鹭越冬;秋天,在萧山区雁荡湿地记录到近危(NT)物种——凤头麦鸡在此地栖息生存。由此可见,杭州不仅是人间天堂,也是鸟儿的乐园。

  普通翠鸟在杭州大量出现了

  清晨是鸟类的活动高峰期。鸟儿经过整晚的休息,需要在清晨大量觅食,故而在这个时间段它们会有较高的活动频率。我们调查人员也要去适应鸟类的作息规律,天刚蒙蒙亮就到达“工作岗位”,架起“长枪短炮”,跟随鸟鸣声,在城市中拍摄鸟类的电子标本照片并记录。

  杭州是个多雨的城市,在野外调查时,遇见好几次倾盆大雨。鸟儿们利用树叶来遮风挡雨,我们也只好找一个避雨的地方稍作休息,等雨停后继续工作。雨渐渐停下,空气中弥漫着水汽,鸟儿们的美餐——昆虫因为翅膀上沾染了水分飞得很低很慢,成为鸟儿大快朵颐的大好时机。

  行走在下沙生态湿地公园的小路上,很容易就能看到同为黑色系的鹊鸲和八哥在路旁品尝美餐,或是白头鹎、乌鸫正在周围林立的树木上享受果实盛宴。向河边望去,夜鹭、白鹭是公园西边小河里的常客。

  还会发现,远处正飞来美丽的原生“渔民”——普通翠鸟,该鸟体色呈现鲜艳的蓝绿色,并且拥有高超的捕鱼能力。普通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高,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指示物种,而如此数量可观的普通翠鸟选择在杭州“定居”,映射出“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来,杭州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实景。

  两代人共同守护湿地上的野鸟

  在这一年里,我们也像鸟儿一样,不断地回到杭州,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2023年3月,在萧山区瓜沥镇雁荡湿地的一次调查。当我刚走进鱼塘的一刹那,就看到远处的天空中,鹭鸟们正成群结队地飞回,在低空盘旋几秒后,两爪一扣纷纷落下,樟树林枝丫上下晃动,生成了如浪般的摩擦声,混杂着激烈的啾啾鸟语。

  在这次调查中,我有幸结识了这片湿地的管护人汪爱来、汪凯琴父女。25年来,汪爱来父女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给予鸟儿们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汪爱来热情地带我去参观每一片鱼塘,两代人共同守护着这片湿地上的野鸟,在和他言语之中,我感受到一位管护人的自豪。

  那日,阳光下,白鹭在鱼塘上空翩翩起舞,鸳鸯你追我赶在水上嬉戏,苍鹭亲鸟照顾着它们的孩子……父女俩说:“没想到留了片善心,却能回馈那么多,我们并没有作出多少贡献,只是没有去赶跑它们罢了,‘你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这个守护鸟儿的故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结束了在杭州的鸟类调查,但不意味着和杭州的故事就此结束。我因鸟儿而来,更因鸟儿而爱上杭州这座城市。

(杭州日报)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