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遂昌做活林下中药材经济实现“绿富双赢”

 
 
发布日期:2023-10-1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近年来,遂昌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产业发展工作部署,以“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推进以黄精、三叶青为主的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绿色引擎”。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种植面积0.9万亩,实现年产值1.3亿元,累计带动1.5万余名林农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遂昌县国家油茶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为《浙江省标准化工作白皮书》首个入选的农业领域案例;“遂昌三叶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一、做优“三项举措”,激活林下“绿色银行”。一是高站位谋划。坚持把林下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遂昌县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若干意见》《遂昌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二是体系化推进。坚持以林长制为牵引,实行“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定期研究解决林业产业发展问题。三是全方位培训。依托遂昌成人技校、国家开放大学遂昌分校等平台,重点围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三大通则,以技术讲座、外出参观、上门指导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培训。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20余次,覆盖600人次。

  二、创新“三种模式”,优化产业“发展地图”。一是“化零为整”,规模化种植促增收。以政策资源和项目平台为抓手,运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公司”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展相对集中连片的林下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如,金竹镇以青苗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在全镇10个行政村种植三叶青3500亩,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5余万元,500余名种植户人均增收近1万元。二是“串点成线”,链条化开发提效能。以完善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高端制药配套体系为目标,引进浙江五养堂药业有限公司等相关市场主体,实现中药材从“普通农产品”到“新型中药饮片”的华丽转身,贯通“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林产品销售”链条,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如三叶青经加工后,价格从100元/千克提升至5000元/千克。三是“培育壮大”,品牌化发展创特色。以抓好主体培育为导向,做好“产业品牌化”和“品牌产业化”两篇文章。截至目前,成功培育浙江茂润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遂昌星火中药材合作社等22家经济实体和种植大户,打造“德叔”“钱瓯药王谷”“百青山绿”等特色品牌,实现年产值超5000万元。

  三、强化“三大支撑”,夯实共富“智力根基”。一是“借智借力”,深化校地合作。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专业科研力量,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建成10个示范基地。其中,金竹镇叶村中药材基地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药王谷基地被评为省道地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二是“科技赋能”,培育优良品种。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省林业产业类重大重点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强良种筛选,加快推广无纺布袋套袋国家专利技术,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产量。如,三叶青主要品种金葫芦1号、2号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良种审定。三是“质量为王”,建设标准体系。立足基础资源优势、种植栽培情况、技术研究现状,因地制宜、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制定出台4项地方规范。其中,《三叶青栽培技术规范》成功上升为浙江省地方标准,为全省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林下生金,生态富民。林下中药材产业是遂昌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下步,遂昌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推进会暨市级总林长会议要求,以林长制为牵引,坚持加大投入、培育龙头、做优链条、打造品牌、迭代技术多向发力,做优做强林下中药材产业,拓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