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湖”产朱鹮首次在东部沿海放归

 
 
发布日期:2023-11-0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朱鹮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谋划推动朱鹮中国南方种群重建。目前,德清朱鹮种群已增长至761只,其中野外种群367只,人工种群394只,德清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繁育朱鹮种源基地,德清朱鹮种群晋升为全国第三大种群。日前,20只朱鹮在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正式回归自然。

  一是持续做优朱鹮本土品牌。以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启动仪式暨朱鹮保护研讨会召开为契机,持续改善朱鹮生存环境,加大下渚湖朱鹮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朱鹮繁育笼舍、野化训练笼舍及视频监控系统;充分挖掘朱鹮生态文化内涵,做靓朱鹮文化品牌,持续提升朱鹮美誉度、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为观鸟爱好者配备专门的观鸟平台和观鸟设备,加快培育朱鹮观鸟经济,实现朱鹮抢救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德清县下渚湖朱鹮基地先后获评浙江省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基地、浙江省第一批观鸟胜地。

  二是加快推动朱鹮对外交流。聚力打造中国南方最优的朱鹮种群资源基地,在持续壮大自身朱鹮种群的同时,持续开展朱鹮种群交流活动。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进行异地放归,推动朱鹮走出德清,跨过钱塘江、长江,走向全国。谋划开展滨海湿地朱鹮野化放归试验,推动朱鹮分布区域从内陆扩展到更广阔的滨海地区,逐步提高朱鹮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繁衍能力,重建东部沿海朱鹮迁徙种群。下一步,将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进行跨省野外放归,有效填补朱鹮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分布空白,逐步复壮中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

  三是深入开展朱鹮标准制定。强化校地合作,联合浙江开放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对近15年来朱鹮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工作经验萃取和提炼,共同制定中国南方首个朱鹮人工种群构建及野化训练技术省级标准,发布《中国南方朱鹮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朱鹮疫病检测技术规程》《朱鹮笼舍带鸟消毒技术规程》等3项国家级团体标准,推动率先形成一批朱鹮保护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深化自主研究,研发朱鹮智慧化管理系统、朱鹮自动化养殖繁育用装置等6个国家专利技术,全面提升朱鹮繁育攻关和养殖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发挥行业引领示范作用。

(湖州市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