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草局网站公布了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这些栖息地保护了82.36%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类。湖州市2地入选,分别为:浙江安吉龙王山黑麂重要栖息地(主要保护物种为黑麂、梅花鹿、猕猴、中华鬣羚、勺鸡等),浙江德清下渚湖候鸟重要栖息地(主要保护物种为朱鹮、水雉等)。近年来,湖州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维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安全,在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野生动物种群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强化重要栖息地监管。全市建成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3万公顷。借助“一张图”监管技术,强化自然保护地动态监测,开展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开展“清风行动”,对野生动植物非法猎捕、出售、运输等实施多环节全链条无死角监管。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建设工作,今年已全部完成21个样地建设任务,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二是突出珍稀物种保护。市域全覆盖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根据目前该市已经完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统计,共记录原生野生脊椎动物471种,占全省总种数的48%,其中有朱鹮、安吉小鲵、扬子鳄、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开展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与种群恢复,朱鹮数量从2008年的10只繁育到761只,其中野外朱鹮数量已经达到367只,并首次跨省落户江苏盐城和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扬子鳄保护区的扬子鳄数量从最初的11条(1979年)发展到目前的9000多条;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放归安吉小鲵成体约1500尾。加强秋冬季候鸟保护工作,助力中华沙秋鸭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飞抵湖州越冬。
三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利用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动植物监测点等场所建成科普教育基地,实施生态教育,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成功承办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第42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启动仪式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梁希森林公园入选国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荣获2022年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称号;仙山湖和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全省首批“浙江省观鸟胜地”。
(湖州市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