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林业工作总结
一是国土绿化美化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面积33万亩,新增森林管护49万亩。扎实推进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面积253万亩。深入推进“一村万树”行动,建设示范村264个。加强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培育珍贵彩色树种省调控容器苗586万株。全面推进林业碳汇行动,率先发布省级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开展首批浙林碳汇项目减排量开发交易暨碳普惠减排量登记备案系统上线活动,建设首批林业增汇试点县4个、林业碳汇先行基地2万亩。
二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施林长制考核,提请发布第1号、第2号省总林长令,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县级以上林长开展巡林活动2700多人次。及时出台林地定额保障等10条林业系统助力稳经济措施,加大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使用林地支持力度,全省办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许可5930件,使用林地面积11.21万亩,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实施林地占补平衡管理,出台补充林地库建设配套政策。加大森林督查工作力度,推进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整改,2021年度森林督查发现的3143个案件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三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健全。全力创建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形成《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草案)》,基本完成国家公园设立准备工作。大力开展名山公园建设,实施名山公园“带富”行动。推进自然保护管理机制创新,成立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联合会,开展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工作试点。推进湿地公园提质增效工程,完成80处省重要湿地绩效评价,全省重要湿地面积稳定在21万公顷。
四是野生动植物保护扎实有效。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行动,启动首批5个抢救保护基地建设,促进朱鹮、百山祖冷杉等35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积极推进全省野猪危害综合防控,加快推进3个全国综合试点县和6个省级试点县建设,实现野猪致害补偿保险致害县全覆盖。全面落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协调机制全覆盖。加强野生动物观赏展演单位管理,联合11个部门开展“清风行动”。
五是森林灾害防控全面强化。搭建“数字森防”管理平台,建立部门协同监督机制,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完成除治面积707万亩、清理枯死木478万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3.3%和35.1%,实现了松材线虫病疫区数量、疫点乡镇、疫情小班、疫情面积、病死树数量“五下降”。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加强护林员和森林火情早期处理队伍建设,推进森林防火巡护道和农村公路共同建设试点,提升“引水灭火”能力,严密防范森林火灾发生。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切实筑牢林业安全底线。
六是绿色富民产业稳步发展。全省五大千亿主导产业进展顺利,全年林业总产值预计达6680亿元。实施竹产业振兴行动,累计建成竹材分解点58个。提高油茶保供能力,完成油茶新种2.39万亩、良种更新改造0.45万亩、抚育9.45万亩,香榧新种1.60万亩。优化花卉苗木产业结构,新建现代化育苗设施5.4万平方米。拓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建设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4个、森林氧吧145个。扎实开展“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落实建设任务200个,建设面积6万亩。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富民模式,新建基地12.9万亩,辐射推广26.4万亩,巩固深化52万亩。线上线下一体化举办第15届森博会、浙江森林旅游节、中国萧山花木节等活动,森博会实现成交额10.28亿元。
七是林业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着力推进全国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试点省建设,深化省市县三级协同的林业数字化改革,完善林业“一张图”,建设“林业大脑”,上线运行林长智治、数字森防等11个省级重大应用场景,形成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产业富民等三大场景体系。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开展未来国有林场建设试点。完善林权流转交易体系,深化林业股份合作改革。不断加强省院合作,扎实推进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建设,建设首批省级林业机械装备创新试验基地8个,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公布科技兴林奖49项。主导和参与制修订林业国家标准14项、省地方标准31项。深化科技推广“四联”长效帮扶机制,开展送科技下乡138次。
八是生态文化蓬勃发展。省党政军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深入开展“我为亚运种棵树”系列活动,着力推广“浙里种树”,共有815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080余万株。持续推进“关注森林”活动,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建设省森林城镇50个。实施古树抢救保护、古道修复工程,建成古树名木文化公园20个。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建设省生态文化基地40个、自然教育基地10个。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开展植树节、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主题宣传,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国土绿化美化。着力开展科学绿化,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和“一村万树”行动,建设森林城镇30个、“一村万树”示范村200个。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森林质量提升200万亩以上。推进全省第二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推行订单育苗机制。积极发展林业碳汇,推进国家林业碳汇工作试点、省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谋划启动首批亚运会碳中和林业碳汇交易捐赠,形成浙江林业碳汇标志性成果。
二是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健全完善林长制运行机制,迭代升级林长智治应用场景,组织开展林长制创新试点,提升林长履职效能,推动全省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严格落实林地占补平衡管理机制,推进补充林地库建设,做好林地定额调控、审批服务等工作,强化重大重点项目使用林地要素保障。完善林木采伐政策,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完善森林资源监测评价体系,统筹推进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持续开展常态化森林督查工作,加快森林督查案件整改销号。
三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力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争取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推进名山公园“带富”行动,构建名山联盟,完成名山公园重点项目投资25亿元以上,新建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50个。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推进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工作试点。实施全省湿地总量管控,加强湿地名录管理,推进《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修订,开展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生态监测修复,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3%以上。
四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推进抢救保护基地建设,扩大濒危物种抢救保护范围,提高保护水平。开展县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推进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和疫源疫病标准化建设,提升监测巡护能力。完善野猪等野生动物补偿保险制度,提升危害防控综合治理能力。发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作用,开展野生动植物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实施木本油料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完成国家油茶新造任务21.02万亩、抚育改造12.36万亩。实施竹木制造振兴行动,建设竹材分解点、初级加工小微园区、精深加工产业园20个。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建设帮扶基地200个,打造“一亩山万元钱”高质量基地30个。实施花卉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力保障花农苗农合法利益。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设森林康养基地10个,推动长三角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办好第16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
六是强化森林灾害防控。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用好数字森防,扎实开展多维度监测、全方位清零、全覆盖督查、管源头亮剑等四大行动,力争拔除3个县级疫区,2个县级疫区、50个乡镇疫点实现基本无疫情,提前完成疫情发生面积下降50万亩的五年攻坚行动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森林防火五大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引水灭火和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全省护林员稳定保持在1.7万人,建设森林火情早期处理队伍1200支,全省森林火灾受害控制率稳定在0.8‰以下。落实林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和隐患排查,切实守好安全底线。
七是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打造省级生态文化基地30个以上、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0个以上。全面实施古树名木、森林古道等保护行动,着力打造各类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和森林古道“耀眼明珠”,保护修复森林古道100千米以上,建设古树名木公园200处。
八是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林业数字化改革,加快林业大脑建设,注重应用场景实战实效,形成理论制度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推进国乡股份合作经营机制改革试点和集体林地公益林地役权改革试点。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强现代国有林场和“未来国有林场”建设。落实“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要求,配强执法力量,统筹推进林业行政执法。大力实施科技强林、机械强林行动,深化省院合作,推进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和林业机械装备创新试验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