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金华媒体开展蛙类保护宣传

 
 
发布日期:2023-03-0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生下的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几乎每个孩子都读过,又到一年蝌蚪扎堆出现的时节,那是不是所有小蝌蚪长大后都会变成青蛙呢?

  近日,记者带着女儿去家附近的公园玩,一条人工溪里,小蝌蚪密密麻麻,摇晃着圆形的脑袋在嬉戏,周边还不时有小朋友拿着网兜过来,在溪里兜蝌蚪玩。

  看到我们过来,其中一位小男孩很热情地问:“是小蝌蚪,你们要吗?给你们捞几只。”小时候就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记者的女儿发问,那长大后会变成小青蛙吗?小男孩外婆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也许是癞蛤蟆”。

  她表示,往年他们也捞过几只小蝌蚪带回家养,但是养到后面却发现,不像青蛙,更像癞蛤蟆。“以前也是二三月份的时候来捞的。所以这次的,没准还是癞蛤蟆。”

  长相相似,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分辨是青蛙还是癞蛤蟆的蝌蚪呢?

  记者曾咨询过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院研究人员颉志刚。他表示,要靠“颜值”来区分癞蛤蟆和青蛙的蝌蚪很难,两者相似,从颜色上来看,癞蛤蟆的蝌蚪呈漆黑状,青蛙的蝌蚪一般是黑褐色。但生存在不同环境下的癞蛤蟆蝌蚪,体色也有差异。

  颉志刚和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负责人谢纯刚都表示,从时间上看,这段时间集群出来的黑色小蝌蚪肯定是中华蟾蜍的蝌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癞蛤蟆。

  颉志刚说,青蛙和癞蛤蟆分布差不多,在农田、山里溪流、河边、有水草的水浅地等地方都有可能分布,只是产卵的时间不同。癞蛤蟆繁殖的季节全国不同,但是在浙江,大概在春节期间,也就是2月份开始繁殖。

  那青蛙一般是什么时候出来繁殖?记者了解到,青蛙要冬眠到清明节后才出蛰,出来后抱团产卵,完成交配,产卵后孵化,一般要到四五月份才有蝌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潜意识觉得青蛙是“益虫”,而癞蛤蟆长相难看,会让人有一些坏印象。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专家周佳俊说,严格意义上来说,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益虫是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益处的昆虫,青蛙并不属于昆虫类,所以不能算益虫,只能说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有资料记载,每只青蛙、癞蛤蟆一天能捕捉蚊虫近2000只。青蛙和癞蛤蟆减少以后,更容易滋生蚊虫。颉志刚表示,就连青蛙里面数量最多的黑斑蛙,近几年都已经很少见了。

  之前,记者在金华市的一些市场上也看到过有人在售卖小蝌蚪。

  “野外不能捕捞蝌蚪,也不建议因学习而养或买小蝌蚪,因为这涉嫌犯罪。”据谢纯刚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包含卵和蛋,捡拾野生动物的蛋或者抓捕蝌蚪和幼蛙,都涉嫌违法。

  谢纯刚表示,蝌蚪主要以吸收尾部的存量营养存活,前期养殖相对简单一点,但是到后期变态发育过程,则需要一定的技术。“将蝌蚪始终养在满水的容器里,是不会变成青蛙或蛤蟆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死亡。因为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是需要有陆地的。”他建议,如果真的想观察,可以通过网上观看学习视频或者到养殖企业去现场观察学习,接受专业人士的教育和指导。

(金华市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