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不仅是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湖州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越来越多的动植物“邻居”在湖州被发现、被守护。
湖州的“家底”有多厚?
日前,德清县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组在苕溪水系采集到一批鱲鱼标本,经形态学比较与遗传系统发育分析后,认定这是一个新的物种,并根据分布流域命名为苕溪鱲(liè)。
据介绍,鱲是中国最美丽的原生鱼之一,也叫桃花鱼。国内关于鱲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朝。苕溪鱲与棘颊鱲、宽鳍鱲、中华鱲3种现有鱲属的鱼类均不相同,是鱲属鱼类新种。目前,该物种只在德清与杭州余杭两地的苕溪流域发现。
湖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空气湿润,非常适宜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近年来,湖州系统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栖息地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全市目前共记录野生脊椎动物471种,湖州市境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朱鹮、安吉小鲵、扬子鳄、中华秋沙鸭、华南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黄胸鹀等。
“2017年开始,我们全面启动了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以查清市域范围内野生动物的种类、相对数量与分布,以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受威胁等情况。”湖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其中所辖县(安吉、长兴、德清)已发布调查成果。
此外,安吉县率先启动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调查过程中发现了珍稀野生植物中华水韭、象鼻兰、水蕨、长序榆等“国宝级”植物。截至目前,安吉县调查有野生及常见栽培维管植物181科787属1753种,共发现野生植物分布记录111种,湖州市分布新记录100种。
该负责人表示,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对推进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保护和野化放归提供“湖州方案”
扬子鳄、安吉小鲵、“鸟中大熊猫”朱鹮……这些曾经在“浙”里濒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如今都是湖州的生态“金名片”。
40年前,湖州就在长兴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从最初的11条到如今近9000条。为守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极危物种、中国特有种——安吉小鲵的自然生境,以保护区工作人员为核心、辅以外聘人员及志愿者的安吉小鲵护卫队长年守护在千米高山,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繁育出安吉小鲵幼体,实现野外放归共1500多尾。去年,安吉小鲵护卫队荣获“2020-2021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自2008年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以来,在攻克了饲养、繁育、野化等技术难关后,湖州在德清建立第一个朱鹮南方种群,目前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669只,成功实施野外放飞287只,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繁育种源基地,去年9月底,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启动仪式暨朱鹮保护研讨会在德清召开,德清朱鹮繁育基地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现场签订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合作协议。
“水中活化石”中华秋沙鸭,由于高度依赖淡水生态系统,并且对生境变化非常敏感,被认为是生态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近年来也成了湖州的“常客”,在安吉越冬种群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16年的40只增至2021年的80只再到2022年的94只。
深化林长制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责任落实
2017年,湖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林长制,近几年积极创新,不断强化林长制工作合力。湖州市大力推进“多员合一”,统筹责任区内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林地管理等工作,确保每一位林长责任清晰、任务明确。创新实施了“三长两员+法检”机制,全市配备180名森林法官、55名森林检察官联合开展林业执法监管,赋予林业执法法律强制执行效力,形成检察司法监督与行政履职同向发力的林业生态保护新格局。同时,数字赋能建立“天、地、人”立体监管模式,实现林业资源、森林灾害、林业产业等全行业动态监测,精准掌握林业发展动态数据,提高发现问题和查处问题的能力。
为有力打击乱捕滥猎滥采及走私、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力度,去年,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湖州市林业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1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打破部门间壁垒,强化部门联动配合,形成管护合力。
(湖州市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