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病虫测报点反馈的信息和对城区公园绿地的初步调查,发现蚧壳虫正在发生危害。蚧壳虫主要以若虫和成虫群集于植物的叶片、枝条等处吸食养分,导致新梢畸形、叶片发黄早落。同时,其排泄物含有大量蜜露,铺盖叶片,易引发煤污病。虫口密度大的植株每厘米枝干上有虫10多头,密密麻麻的蚧虫包围着整条树枝,严重影响其生长。受蚧壳虫危害的主要树种有紫薇、红枫、槐树、茶花、茶梅、枸骨、黄杨、含笑、火棘、栀子花等。 蚧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蚧科,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发生规律各不相同。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大多数蚧壳虫都处于越冬虫态,一般以若虫状态过冬;每年3月,气候转暖,越冬的蚧壳虫开始取食,4月份陆续开始产卵,5月份孵化出第一代蚧壳虫,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第二代于7月下旬开始孵化,8~9月为孵化盛期,10月上旬孵化结束。11月后大多数蚧类害虫就开始寻找越冬场所。产卵期、孵化盛期的时间在1年当中不固定,主要取决于当年的气候状况。 目前,蚧壳虫已开始危害,望各有关单位及时开展虫情调查,抓住防治时机,做好防治工作。防治方法如下: 一、注意虫期。卵孵化盛期及若虫期蜡质保护层尚未形成时为1年中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若虫孵化盛期后,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药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药剂选择。含杀扑磷成分的杀虫剂是杀灭蚧壳虫效果最好的药剂,主要有40%杀扑磷乳油、噻嗪•杀扑磷乳油、40%速蚧克乳油、40%蚧克特乳油、10%蚧绝乳油等。喷药时要求周到彻底,采取淋洗式喷雾,保证树体上下、枝干四周、树冠内外喷匀喷透,不留死角。 三、抚育管理。加强圃地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减少积水,可抑制虫害发生。结合整枝修剪,剪去带虫枝条,移出圃地集中销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