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022年度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质量检查通报 2021年5月,经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局印发《浙江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方案(2021-2025年)》,启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1000万亩,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功能强大的森林和湿地生态体系。根据各地上报2022年工程实施“落地上图”数据,2023年2月20日—4月14日,省林业局对工程内战略储备林和美丽生态廊道的建设质量组织开展省级检查,有关结果通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2022年,全省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250.86万亩,是年度计划任务200万亩的125.4%。其中:战略储备林建设56.13万亩、美丽生态廊道建设34.20万亩、健康森林建设160.53万亩。战略储备林中,实施中幼林抚育45.72万亩,建设珍贵树种和大径材基地5.02万亩,木本油料林抚育5.39万亩。美丽生态廊道中,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大运河流域、龙丽温高速两侧实施林相改造面积21.78万亩,串联湿地保护修复4.39万亩。健康森林建设中,实施松林主动改造2.94万亩。 二、检查结果 省级质量检查依据《浙江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相关项目资金使用规定,在内业检查通过基础上,外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2022年省级外业检查共抽查面积2.56万亩,占比2.83%,涉及11个设区市23个县(市、区),并同步开展了省级以上森林质量提升类资金任务实施情况检查。 结果显示,全省2022年千万亩工程面积核实率为99.44%,质量合格率为93.34%,其中中幼林抚育95.49%、生态廊道建设90.83%、美丽林相建设96.29%;中央森林抚育资金任务面积核实率为98.84%,质量合格率94.14%;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类资金面积核实率为99.75%,质量合格率91.34%。 三、存在问题 全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总体情况较好,质量方面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 一是作业设计与落地上图方面,存在图斑区划错误、未到实地调查设计、批量处理设计因子等情况,作业设计存在方式单一、设计前后因子逻辑错误等问题。 二是作业施工与检查验收方面,存在抚育采伐强度偏低、补植株数偏少、补植及管护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设计地块与施工地块不一致等。 三是资金使用与档案管理方面,部分受检县存在项目整体进度慢、资金使用范围及对象未明确、资金补助地块不符合资金管理要求等问题,较为普遍存在项目工作总结、自查报告、验收资料等台账缺失。 四、工作要求 各地要深刻认识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我省科学绿化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全省推进固碳增汇行动,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强化管理、系统推进。省林业局将对此次检查中确定的工程建设单项任务不合格、资金绩效任务不达标、资金项目质量合格率低于90%、资金使用与档案管理不规范等县(市、区),明确整改要求。各市、县(市、区)要对照通报内容与整改要求,举一反三,着力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为高质量森林浙江、美丽浙江建设奠定绿色基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