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省级总林长率先垂范,通过召开会议、调研巡林、发布总林长令等方式,引领全省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各地林长依托五级林长制责任体系,积极推动林业重点工作落实、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实现林长“有名”向“有实”“有效”转变。现将各地有关做法予以编发,供相互交流借鉴。
杭州市创新数字“林长+检察长”工作模式
杭州市探索建立数字“林长+检察长”工作模式,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破坏预警、保护和修复。一是创新打造数字办案模式。建立“山水林田监督治理一件事”数字化场景应用,打造市县两级检察机关、行政机关、林长办“横纵双轨”数字化协同处置平台,实现“问题线索发现——移送协同处置——落实整改反馈——检察跟进监督”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移送线索350余条,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30余件,刑事立案监督10件,行政违法行为监督1件,推动出台机制4份。二是协同推进林业重点任务。紧抓春季松材线虫除治窗口期关键节点,联合开展专项监督,通过对接林业数字森防系统,检察机关与林长办及时互通问题线索、除治进度,针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通过磋商、检察建议等多重手段督促履职。3月以来,开展联合监督巡查16次,立案办理相关案件15件,除治面积上图进度108.92%,合格率91%。三是闭环处置涉林违法案件。通过数字协同,推动林业监管、执法事项全面兼容、全域链通、全维协调、全程闭环。上城区办理金毛狗蕨野生动植物保护案,林业部门专业监管、城管部门专项执法、检察监督、环保监管、纪检监察、税务参与,实现“行政监管——刑事打击——公益追责——生态修复”闭环管理。
宁波市总林长巡林推动绿色富民结“新果”
宁波市各级林长充分发挥“领航效应”,通过会议部署、巡林批示等方式切实解决基层林业难点痛点问题。一是完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彭佳学专门就加强全市公益林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并赴宁海县实地巡林督导,市资规局会同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农村及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同推动全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优化提升政策落地,入选“2023年宁波市10项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新政,全市27座大中型水库水源涵养林补偿标准将统一提高到150元/亩,预计涉及面积133万亩。二是推进全市植物园体系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彭佳学,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林长汤飞帆担任“宁波市植物园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全市植物园体系建设。副市长、市副总林长杨勇调研宁波植物园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宁波植物园体系构建工作推进情况和相关单位、专家意见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围绕明晰定位、完善规划,加强政策和机制问题研究加强研究,有序推动植物园体系建设。
温州市三级林长联动助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
温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刘小涛专门作出批示,在市级总林长会议上专门研究部署,将湿地保护率纳入林长制考核,市财政专门安排1300万元用于前期工作。一是细化创建任务。制定出台《温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实施方案》,明确至2024年,新建或治理小微湿地100处,湿地率16%以上,湿地保护率55%以上。二是攻坚重点区域。编制实施《温州市湿地保护和利用规划(2021-2030)》,完成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港红树林湿地、洞头区南北爿山3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申报。三是实施综合治理。在洞头、乐清、苍南等地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截至目前,全市红树林面积363公顷,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75%,每年固碳约760吨,产生生态经济总价值约11.9亿元。四是搭建交流平台。举办首届碳中和温州湿地保护论坛,成立温州大学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院,起草《温州市湿地保护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湖州市立足“实干争先”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
湖州市坚持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总抓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一是明确目标任务。1月13日,市委书记、市总林长陈浩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林长洪湖鹏联合签发2023年第1号总林长令,要求各级林长积极开展巡林巡查,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2月15日,市林长办印发2023年全市林长制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林长制落地。二是区域联动协作。3月23日,市林长办负责人参加环太湖六市(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湖州市及宣城市)联合林长制签约活动,签订《太湖流域联合林长制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三是推动绿化造林。3月8日,市委书记、市总林长陈浩带领市四套班子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包括红枫、紫薇、红梅、海棠、四季桂等树苗近400株。
嘉兴市林长协作提升野生动物资源管护能力
嘉兴市充分发挥林长制牵引作用,深化部门协作,整合各方优势,不断提升野生动物保护监管能力。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深化林长部门协作,市及所辖县(市、区)全部建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截至目前,召开专题会议16次。联合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四部门制定印发《嘉兴市非法猎捕野生鸟类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二是实施联合行动。组织开展“网盾”“清风”“百日护鸣”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人工繁育等经营利用单位,以及鸟类交易市场、餐饮店等,进行常态化巡查检查和联合执法,强化从捕、运、买卖到食的全链条管控。2022年共出动人员1.5万余人次,查处案件26起。三是拓展协作载体。平湖法院和林业部门在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立环境资源“共享法庭”,聚焦野生动物保护等生态领域纠纷预防和化解。海宁市检察院和法院在长水塘省级湿地公园设立司法生态修复基地,主要针对破坏环境资源相关案件,提供补植复绿、野生动物保护等替代性修复场地,达到生态环境“异地修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的司法修复效果。
绍兴市各级林长多维发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绍兴市级林长从挂联重要生态片区、林业综合智治、“林长+”协作机制、创建林长示范工程等维度发力,坚持将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以点带面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林长挂帅试点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林长施惠芳挂联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副市长、副总林长陈伟军专题协调,区级林长月度会商,紧抓验收工作落实与短板提升。今年以来开展实地调研4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3次,协调解决事项问题13个。二是数字赋能林长网格。柯桥区列入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管‘一件事’”重大应用试点以来,区委书记、总林长陈豪先后2次召集相关林长协作单位专题研究,从需求导向、场景建设、创新发展三方面推动试点建设。“柯桥浙里森防”数字化综合应用场景,纵向打通9个部门,横向覆盖14个涉林镇街,利用无人机与高空瞭望设备,结合林长制基层护林网格,建立“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合一”林区管控体系,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三是部门协作压实责任。上虞区以208处护林网格为基础,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巡护体系,将保护责任压实到各级林长。首创“林长+司法”野生鸟类司法保护基地模式,林长协作部门协调停建海涂区域光伏项目,保障候鸟迁徙“绿色通道”。
金华市压实林长责任抓实森林督查问题整改
金华市针对2022年度第一批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整体偏慢的问题,将森林督查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每日要讯,督促各级林长抓好问题整改。各地迅速响应问题建议,东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副总林长李敢峰组织召开全市森林督查图斑销号工作推进会,通过开展巡林督查等形式,现场督办森林督查图斑销号整改工作,县乡村三级林长集中力量打通“堵点”,攻克“难点”,“点对点”推进森林督查案件整改销号,销号率从7.3%提高到100%。义乌市总林长签发总林长令统筹协调资规、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落实案件查处,督促镇街及时开展林地恢复和林木补种,将森林督查图斑整改完成率纳入2023年度镇街攻坚竞赛,以季度考核有效推动森林督查图斑整改销号。永康市总林长胡勇春批示“加大对未整改图斑的整改力度”,亲自协调案件堵点难点,并就涉林案件违法地块开展巡林督办。磐安县将森林督查案件销号情况纳入林长制工作考核,建立“一案一策”台账,定期通报案件销号进度,率先完成销号任务。截至目前,金华市森林督查案件查处率和销号率分别从62%和44%提高到91.63%和88.54%,其中东阳、义乌、永康、磐安销号率达100%。
衢州市林长制做活“碳汇+共富”文章
衢州市级总林长围绕“共富”背景下的碳中和目标,谋划参与林业碳账户建设,做活“碳汇+共富”文章。衢州市成功入围2022年度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名单。一是应用场景“破题”。聚焦林业碳汇项目流程繁、管理难、地块多、技术专、成本高五大难题,市委书记、市级总林长积极推动林业碳账户应用场景建设,通过碳汇项目“落地上图”,打造政府与企业分层级、多功能账户体系,实现林业碳汇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开发、精细化服务。二是浙林碳汇“开发”。全市6个县(市、区)按照“计划管理、项目落图、项目监测、审核备案”4个环节推进碳汇项目开发,共计开发“浙林碳汇”(碳普惠)减排量4.94万吨,被列入浙江省首批“浙林碳汇”项目减排量开发试点。全省25家“零碳”公共机构与该市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主体签约。三是集体收储“认购”。国有生态资源开发运营有限公司与村集体或合作社签订预收储协议,将“一村万树”林碳期权纳入应用场景统一管理。认购方办理林碳期权认购,公司预留税费、保险等费用后,将所有收益反哺村集体,实现森林碳汇储值、变现功能。如柯城区企业认购“一村万树”林碳期权1351.2吨,为村集体增收67560元。四是林地流转“收储”。将各地分散经营的林地资源流转到国有生态资源开发公司,通过林地经营权和生态权(碳权)抵押贷款,按照“租金+保底分红+股金+薪金”的利益分配模式,实现公司、企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林农多方受益。如龙游农商银行为龙游县林业碳汇共富项目综合授信5亿元。
舟山市依托林长制全力打造“花海彩林”
舟山市围绕建设“山海共美”海上花园城的总体目标,市总林长亲自谋划制定“花海彩林”行动方案,通过提品质、增花量、添色彩等方式,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花园景观带5条、花园式公园10个、特色彩化林3处,完成主通道两侧森林景观提升2万亩。一是组建专项领导小组。依托“林长制”组织框架,成立“花海彩林”专项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总林长任组长,市长、总林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市长、副总林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花海彩林”行动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二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林业部门负责森林景观提升、美丽家园建设,交通部门负责花园景观带,城管部门负责花园式公园建设,农业部门负责美丽乡村,其他林长制协作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三是落实建设资金保障。市财政在确保林业专项财政保障基础上,今年追加1000万元用于“花海彩林”建设,各县(区、功能区)将建设资金和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每年不少于1亿元。
台州市总林长批示推进森林督查进度滞后问题
针对温岭市2022年度第一批森林督查案件查处率、整改率均低于15%的问题,台州市总林长、市委书记李跃旗作出相关批示,要求市林长办充分发挥林长制职能,务必于3月底前完成森林督查查处销号工作。截至3月29日,温岭市33起森林督查案件已全部完成销号。一是林长牵头部署任务。市林长办牵头部署森林督查销号工作,市林业局、执法监察局共同下达森林督查工作任务,温岭市林业局各业务线条积极配合完成案件查处整改。二是组建专班各个击破。温岭市林业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及各镇街组建森林督查工作专班,逐个分析案件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有序推进森林督查销号工作。三是建立清单落实销号。温岭市林业局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每日通报进度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市林业局,确保森林督查销号按期完成。
丽水市总林长推动中林集团与丽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针对丽水林业产业“低小散”现状,丽水市总林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舜泽亲自牵头推进林业领域招大引强。2022年9月以来,丽水市和中林集团开始对接洽谈,寻找合作方向和谋划项目落地,中林集团先后13次受邀组团赴丽水,就生态产品开发、国家公园建设、国储林项目、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度调研,并深入到遂昌、龙泉、庆元等地实地考察。2023年2月14日,丽水市政府与中国林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5个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双碳”战略合作,重点是林业碳汇市场化交易;二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合作,重点是国家储备林建设、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三是乡村振兴合作,重点是共同开发林下经济、木本粮油、竹木等产业带动林区共富;四是生态产品机制创新合作,共同推进林业产业全链发展和生态品牌打造;五是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合作,合作推进国家公园全域联动发展,共同打造百山祖国家公园品牌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