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第五次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第四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第五次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22年及五年来关注森林活动相关工作,研究部署了2023年主要任务。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第四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李斌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还对2022年度关注森林活动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黑龙江、陕西、湖北、宁夏、云南、四川、福建、浙江、湖南、青海、河北、重庆12个省(区、市)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获通报表扬。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副主任姜大明、欧青平(驻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执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黑龙江等8个省级关注森林活动组织机构成员单位负责人视频参会。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培育荚蒾新品种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荚蒾科研团队培育的荚蒾新品种“翩然”,近日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这是目前国内首个利用荚蒾属中国特有种培育出的新品种。
荚蒾属是一类极具观赏价值的花灌木,果实色彩艳丽,花、叶及植株形态变化多样,可塑性强,适应范围广,深受世界园艺界青睐,被誉为“万能”绿化灌木。该科研团队目前收集保存了丰富的荚蒾属植物资源,其中中国原生种储存已覆盖71%中国荚蒾属资源(特有种储存覆盖率达65%),国外种类储存已覆盖77%国内引入的国外种类总数,是目前国内荚蒾属种质资源保存种类最多、遗传多样性涵盖量最丰富的研究基地。
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启动
为进一步加大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力度,依法强化建设项目对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2021—2035年)》,明确北京昌平区十三陵水库、江西鄱阳湖、宁夏平罗县黄河湿地等1140处为候鸟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确定了加强迁徙通道保护和恢复、积极开展鸟类环志和重要候鸟及种群调查监测与评估、强化重要功能区的保护、建立候鸟致害补偿机制等7项主要任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十年来,中国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旗舰物种野生种群持续增长,逐步摆脱濒临灭绝的风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湖南第十二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在岳阳开幕
第十二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开幕式日前在岳阳举行。湖南省政府、国务院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有关领导,湖南省林业局、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文旅厅,常德市政府、益阳市政府及岳阳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本次观鸟节活动主题为“大美洞庭、观鸟胜地”,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湖南省文旅厅、湖南省林业局及岳阳、常德、益阳三地政府联合主办,举行了观鸟节开幕式、洞庭湖观鸟赛、洞庭湖候鸟保护国际论坛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候鸟动态监测与保护国家创新联盟年会、闭幕式等多项活动。
山西确定五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近日发布的《山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显示,山西省按照生物地理区划确定了五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山西省现有野生植物2743种、野生动物541种。此次区划方法结合山西省野生动植物分布特点,以恒山-芦芽山-紫金山为界,分为北部温带半干旱草原带和南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森林带。北部温带半干旱草原带分为晋西北丘陵山地和晋北盆地2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区划涉及4个市,现有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南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森林带分为吕梁山地、太行山地和中南部盆地3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区划涉及10个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5处。
北京市首家“市级综合性三级树木医院”正式获批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筹建的“市级综合性三级树木医院”日前顺利通过树木医学研究会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达标验收,成为北京市第一批首家正式获批单位。专家组一致认为各项指标均符合《树木医院设置规范T/BJSMYXYJH001-2021》要求,设施设备先进、技术人员齐备、管理制度健全。
园科院树木医院主要围绕树木健康诊断、复壮,灾害预警等内容进行技术研究、技术咨询与科普宣传工作,将成为全市树木医学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助力植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树木医学研究会发起单位之一,园科院将继续在推进全市树木医院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树木医院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创新树木医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广东发布10条“南粤红绿径”特色线路
日前,广东省林业局深入挖掘绿水青山中的红色资源,推出了10条集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历史遗迹、学习园地于一体的“南粤红绿径”特色线路。该系列线路包含了广东省多处红色印迹、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等。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培育发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森林+”新业态,将森林生态旅游培育成广东省林业支柱产业、重点旅游品牌,促进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广东将把“绿水青山+红色资源”相结合,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着力打造红绿相融的森林生态旅游,形成“绿水青山+红色资源”共建共享、可教可学,让红色基因激活绿色资源,在青山绿水间赓续红色故事,以红色旅游开发带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莲都开展景宁木兰回归试验
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党支部近日在莲都林场葑垟林区建立野外回归实验基地,迎接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景宁木兰“回家”。
景宁木兰又名景宁玉兰,是浙江特有种,仅在浙江省丽水市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松阳县、莲都区和温州市乐清市野外分布,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园林观赏价值。其种子结实率低、自花授粉能力弱,分布范围极其狭窄,所以其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属于浙江省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为顺利开展此次景宁木兰回归试验,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特邀请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石从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后期,该中心党支部将在此处竖立责任牌,在宣传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景宁木兰的同时,明确责任人,保护“回家”的景宁木兰健康成长,营造浓厚的护林营林氛围。(仇建习)
新突破!仙居主持完成一项浙江省地方标准
《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黑皮鸡枞》(DB33/T2558.2-2022)日前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发布。该项标准由仙居县林业学会主持完成,主要从林地选择、林下栽培、转潮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技术要求,规范了浙江省黑皮鸡枞林下栽培技术。
在毛竹林下套种药食同源食用菌黑皮鸡枞,不仅能提高毛竹林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又可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搭建大棚等成本,更保证了黑皮鸡枞菌的绿色天然,经济效益更加显著。标准的实施与推广将持续促进林下黑皮鸡枞栽培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全省“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为山区林农家门口致富开辟新路子。(丁巧林)
杭州把课堂搬进山林
手把手传授油茶高效栽培技术
杭州市近日举办了全市油茶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各区、县(市)、乡镇林技推广人员、相关产业乡土专家、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共67人参加培训。杭州市林水局国土绿化处油茶工作负责人传达了全省油茶培训大会精神,部署了杭州市2023年油茶保供生产任务。杭州市林科院院长何奇江参加培训并作动员讲话。
此次培训邀请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国家林业草原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良授课。杭州今年需要完成油茶种植和低产林改面积2万余亩。下一步,杭州市林科院将继续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为油茶优质种苗选育、高效栽培、低产林改造等各环节开展技术培训,解决基层实际难题,增强种植大户对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助力粮油安全保障。(赖相燕)
浙江省林科院“党建+科技”引领支撑共同富裕示范点建设
浙江省林科院、长兴县科技局近日在长兴县小浦镇光耀村开展省林科院专家服务站授牌暨三方党建联建促共富活动,总结推广吊瓜棚下套种羊肚菌模式。下一步,省林科院第七党支部与长兴县科技局机关党支部、长兴县小浦镇光耀村党总支部,以党建联盟平台为载体,整合三方资源优势,建立党建互动、定期会商运行机制,努力将羊肚菌种植打造成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服务站”“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富裕示范点”授牌仪式,以及“党建联建示范基地”揭牌仪式。长兴县小浦镇光耀村就吊瓜棚下套种羊肚菌作交流发言,省林科院程诗明研究员、赵建诚博士分别就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笋用竹林培育技术进行授课。(曹件生 杨华)
平阳县创新“覆膜法”提升松材线虫病除治质量
平阳县日前创新提出“覆膜法”提升松材线虫病除治质量。
疫木销毁为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疫木销毁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除治实际效果。平阳县无疫木加工厂,清理除治松木均采取就地焚烧方式予以销毁。在等待合适天气条件销毁疫木过程中,疫木受天气影响很容易吸水受潮导致难以焚烧,一方面会增加引燃材料(汽油)的投入,另一方面容易造成焚烧不彻底。“覆膜法”提出,疫木堆好码放后在上方覆盖塑料薄膜,施工流程也优化为录、伐、切、清、堆、覆、标、烧工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焚烧不彻底状况。同时,山场堆放物一目了然,不容易遗忘或隐匿,极大提升除治质量。目前,全县已有90%的施工队伍采用此作业办法,大大提高了除治效率,节约了除治成本。(谢均瑶)
横店打造“影视+林业碳汇”项目
近年来,东阳市深入推进横店影视文旅产业碳达峰碳中和改革,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围绕“绿色影视”先行先试,实施了一系列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有力举措,为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影视碳汇林”项目遵循生态、环保、低碳理念,利用植树的形式,给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演员、导演、编剧等影视从业人员和剧组留下二维码印记,通过多手法的植物景观营造、林下空间公共艺术等形式,结合智慧装置功能,让游人扫一扫就能了解每棵树、每片林、每组景背后的影视故事,共享绿色理念,打造“星光森林”。通过“影视+林业碳汇”的深度融合,让剧组践行、游客体验、观众知晓,助力绿色影视发展。(马丹雅)
鹿城核酸小屋华丽变身森林防火小屋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鹿城区核酸采样亭也进入了“待岗”状态。近日,双屿街道率先行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移动核酸采样亭改造为森林防火小屋,实现闲置资源的更新再利用。
“原来我们的森林防火卡点都是用简易帐篷搭建的,既不防风也不防雨,大家值守时比较辛苦。核酸采样亭闲置后,我们立马有了改造的想法,并将其充实到林区各个卡点去,为接下来的清明节、五一等做好防灭火储备。”双屿街道应急管理中心主任黄子顺说。目前,双屿街道各入林卡口处正在陆续投入“变身”后的森林防火小屋,并对其进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布点设置、统一外部标识、统一管理机制,后续也将持续优化卡口设置,在方便卡口工作人员的同时,切实筑牢森林消防安全屏障。(胡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