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长兴:曾被遗忘的名贵树种在小村庄开枝散叶

 
 
发布日期:2023-06-2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初夏,长兴县林城镇桥南村的长兴柘家家庭农场内,5万棵柘树叶子硕大、青果簇拥,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农场负责人陈勇和工人一起在修剪枝条、除草除虫。

  忙碌间,桥南村党总支书记屠德伦打来了电话:“我们在帮扶四川汶川的一个村,你看看柘树能不能引到那里去?”还发来了几张帮扶村的照片。“从地理条件看可以,我这里苗木和技术都有,随时能去试种。”陈勇回答。

  这已经是陈勇今年收到的第10个柘树种植合作意向了。“这两年,来农场看柘树的人越来越多,全国种植柘树的地方也多了起来,柘树种植的‘春天’到来了!”陈勇说。

  柘树是一种可食用、药用、材用和生态防护等多用途的名贵树种,有“南檀北柘”之称。但近年来的国内研究显示,长期以来对柘树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全方位研究不足,柘树一度处于“被遗忘”的边缘。

  2009年,种植果树的陈勇第一次知道了柘树,逐渐产生了兴趣。“很多人不知道,古代除了用桑叶养蚕,也用柘树叶养蚕,所产蚕丝是古代琴瑟等乐器弦丝的上好材料。”陈勇说,他想让柘树的价值被更多人知道,但是亲戚和朋友都不理解他的选择:“30岁的好年纪,为什么要钻研一棵大家都不知道的树呢?”

  靠着一颗持久的耐心,陈勇自掏腰包研究,一钻就是14年。要种柘树,首要问题是找到好的种苗,他遍寻了国内多个省份,发现没有地方专门种植柘树,能找到的柘树几乎都是野生的。于是,他从江浙沪寻找野生柘树品种,在自己的果园地改种。

  柘树有一个天然劣势,浑身多刺且尖锐无比,这让很多种植者望而却步,也是柘树种植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陈勇从古代文献中查到“入药,无刺者良”的表述,从万棵柘树中寻找无刺的品种。2014年夏天,他如愿找到一棵“无刺树”,随后进行了嫁接种植,如今已经在基地种植了3万棵。

  从10亩到150亩,从几百棵到5万棵,陈勇的柘树研究范围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也让他产生了培育产业链的想法。这几年,农场开发了柘干果、柘茶、柘果酒等食用品,柘筷、柘凳等木用品,以及用柘果、柘树浆等食材做成的“柘宴”。

  不只做研究,他还把柘树推广出去。在中国·千岛湖第四届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上,陈勇带去了柘木柘果做成的药材,引来了不少关注。今年3月,他和温州乐清一个村合作共建柘树基地,提供苗木及栽培技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陈勇还在该县林城镇北汤村建了一个由200棵柘树组成的种质资源观察点。“我决心要做中国的柘树种质资源库。只要坚持下去,这棵名贵树种一定能带动更多人致富。”陈勇说。

(湖州市林业局,湖州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徐震)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