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湿地保护国家标准发布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1号国家标准公告,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GB/T42481-2023)推荐性国家标准获批准。
《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是中国落实《湿地公约》决议的具体行动,首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规范了小微湿地调查登记、恢复、保护和管理等要求,从顶层设计方面规范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该项国标的出台和实施填补了小微湿地保护标准化的空白,为推进中国湿地全面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规范,对于加强中国湿地保护管理、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引领全球湿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新签署湿地与红树林保护谅解备忘录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新加坡共和国国家公园局日前签署了关于湿地与红树林保护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红树林和小微湿地保护、湿地及周边地区野生植物的迁地保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分享经验。
中国和新加坡高度重视湿地与红树林保护。中国现有红树林2.71万公顷(不包括港澳台),是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湿地以红树林为主,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根据不同功能被纳入国家公园体系进行保护和管理。此次两国在湿地与红树林保护领域深化合作,将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互学互鉴,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的红树林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
第六届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第六届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会近日在江西省资溪县举行。开幕式上,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市”,2021年度、2022年度“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市、区)”称号,“全国森林康养标准化建设县”称号各市县授牌。会议邀请12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解读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现状、成就,并围绕“森林康养与民生福祉”主题进行圆桌对话,交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经验。大会发布了《全国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森林康养师宣言》,以及《全域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特色(血糖调适)森林康养规范》《特色(血糖调适)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指南》等多项森林康养团体标准。
菌草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获批建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复函福建省林业局,同意建立菌草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将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建立,聚焦菌草发展重大科学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菌草种质创新—生态治理—产业化利用”为主线,开展菌草种质资源研究与种质创新、菌草生态治理机制与关键技术、菌草食药用菌种质创新与营养形成及功效成分作用机制、菌草加工与应用生物学基础等研究。
福建省林业局将统筹各类资源,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聚焦菌草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培养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6月1日起实施
《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4月1日经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湿地保护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明确了政府及部门的湿地保护职责,建立了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约谈制度等。要求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实行名录制度,分为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进行管理。
《条例》规定,应当根据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需要,依法将湿地纳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或者自然公园进行保护。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生态补水协调机制。
重庆首个民营企业国储林项目总规通过评审
《重庆市蛮寨林业(集团)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评审。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林科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重庆市林科院和西南大学等单位专家参加了审议。
蛮寨林业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是重庆市首个民营企业参与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项目总投资110亿元,规划经营国储林面积162万亩,主要通过人工林集约经营、现有林改培、森林抚育等措施,因地制宜做实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打造储备林相关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每年产出木材66万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172.5万吨,带动就业1.2万人。近年来,重庆市在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
森林雷击火感知系统在四川凉山试运行
四川省凉山州雷击火感知系统近日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森林雷击火防控”应急科技揭榜挂帅(二期)及成果推广项目在凉山州进入有序开展阶段。
为加快开展森林雷击火防控成果推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实施方案,由科技司、防火司和中国林科院直接指导,四川省林草局和凉山州林草局积极落实森林雷击火感知系统项目设备安装选址。项目组安装了2套火险自动监测站,可对雷击火相关气象要素进行高精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和预报,为雷击火预警提供关键参数;安装了4套全波形三维闪电定位仪,可实现对雷电辐射源的精确识别和定位;安装了1套长基线雷电电磁脉冲探测仪,可实现对闪电的超远距离定位,提高凉山州复杂山区地形下的雷电探测效率,这也是该探测仪在全国林区的首次安装应用。
舟山市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近日,在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一处稻田内,拍鸟爱好者在稻田里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彩鹮嘴长,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嘴近黑色,脚绿褐色,脸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铅色,颈、上背、肩和最内侧翼上覆羽色深。因为栖息地的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彩鹮现已濒临绝迹,属于《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Ⅲ物种。主要栖息在河湖、沼泽和水田地带,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彩鹮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此次能在白泉镇稻田里发现彩鹮,标志着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效突出。近年来,该市湿地生态环境和水质改善明显,吸引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栖息,野生鸟类品种和数量逐年递增。(张剑徐超红)
全省首个新建楼盘“微植物园”落地镇海
镇海区骆驼街道桕墅方社区海映星洲小区北区近日交付,标志着宁波万科与宁波植物园联合打造的全省首个新建楼盘“微植物园”初步亮相镇海。
“微植物园”共分四大季节性专类园与特色专类植物园等区域,拥有各类植物逾300种,让居民一年四季有园可逛、有花可赏。目前建设完成的是夏季植物专类园,其中还有不少微生态湿地。在夏季植物专类园外侧,结合“儿童陪伴盒”亲子公共区域的架空层前场空间,设置特色专类植物园——针叶树花境。该区域种植有逾80种,模拟高山针叶林自然景观。通过对气味、造型、颜色等多样性植物的栽植,提升居民对植物观赏与探索的参与性,为儿童提供室外教学课堂,给予社区儿童与植物共同成长的空间。(吴彩云)
海宁市推广古树“养老金”守护古树名木
近年来,海宁市压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通过树洞修补、拉纤支撑、病虫害防治、根系复壮、清理水泥路面、设置围栏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保护古树名木,为百株寿星树领取“养老金”。
为保护好这笔宝贵的资源,严格落实古树名木的挂牌、养护责任落实、定期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由专人定期负责检查古树的健康状况,并为每一棵古树投了保险。同时每年为古树名木发放养护补助,其中后备资源树木,每棵每年补助100元;100年到300年的三级古树,每年500元养护费;300年到500年的二级古树,每年800元养护费;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每年给1000元养护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3株古树名木,另外还有43株列入了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赵献民)
湖州参加环太湖六市共建联合林长制
环太湖六市联合林长制签约活动日前在江苏苏州举办。活动现场,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林长办主任共同签署环太湖六市联合林长制合作备忘录。
此次活动中,湖州市作为环太湖的重要一方,将和其他五市共同参与建立环太湖联合林长制,着力打破地域界限、突破行政壁垒、加强环太湖地区林业发展。未来三省六市将在林业生态建设、林业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以及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本次活动充分利用上方山现有的漫山樱花等植被形成彩色基底,结合“乐享”概念,打造特色景观,把音乐、园林艺术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用“可以看的音乐、可以听的风景”,邀市民游客共赴一场浪漫的春日之约。(张少杰)
苍南县颁发首张林权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
桥墩不动产登记分中心近日成功办理了一宗林权抵押登记业务,并发放苍南县首张林权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为林农争取到了2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这是苍南县自2015年9月全面开展不动产登记业务以来办理的首宗林权登记业务,全程仅用1小时左右就办结,工作人员高效优质的服务获得了高度赞扬。
此次林权抵押登记业务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农户的迫切期盼,另一方面也满足了银行发展的切实需要,该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继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举措,有效解决群众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推进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银行。(黄卫斌陈铿)
金华市林业局联合市公安局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宣传
金华市林业局近日联合市公安局到花卉苗木企业,现场解读野生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给企业送去服务和温暖。事先,金华市林业局印制了野生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册,制作了涉及花木企业的野生植物保护宣传单。同时,邀请浙江师范大学植物学专家到市区花木之窗市场、西吴联花卉苗木展示展销中心,走访花木企业,现场交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法律法规,提醒企业在收购和交易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公安部门详细介绍了当前发生的典型野生植物案件,提醒企业增强法律意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走访服务现场,企业也提出他们的疑问,例如如何判断是野生植物,如何判定是否是国家保护级别的植物,是否需要审批等,工作人员都一一给予解答。(谢纯刚)
建德:浙江安息香迎来花期
位于建德林场苗圃基地的浙江安息香近日迎来了花期,细细密密的白色花瓣点缀在嫩绿的新叶间,像铃铛悬在枝头,花心藏着鹅黄色的花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浙江安息香是浙江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仅在浙江建德林场富春江畔的桃花坞有少量分布,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2010年,建德林场在浙江安息香的主要分布区内开展了系统的种群现状调查,重新调查登记安息香全分布区内数量,并进行GPS定位,测量并记录每株的株高、基径、冠幅、更新状况、人工干预等基本数据。2014年以来,建德林场通过种播、组培、嫁接,共繁育成功浙江安息香幼苗1100余株,初步形成了“原生地保护—人工繁育—迁地保护—回归原生地”的良性循环。(曾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