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乌药生长。天台乌药呈纺锤形、粉多、含乌药醚内酯高,品质绝佳。《本草纲目》载:乌药,“以天台者为胜”。据康熙《天台县志》载,从元代开始,天台乌药成为朝廷贡品。
优质药材与精致的加工技艺无缝对接,方能相得益彰。在长期的实践中,天台乌药形成了一套从采挖、切片、晾晒到成品,且全过程手工操作的加工技艺,现已列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是精选材。选取无虫蛀、无霉烂、无枯干的纺锤形连珠状块茎,剪去两端残剩直根和周围须根后,放在清水中冲洗,再用刮刀趁鲜去枯皮。二是细切片。去皮的乌药要马上加工,因为这时的块茎水分多,里面的淀粉没有和根茎一起木质化,切片轻松快捷。三是去水分。这是保证片剂质量的关键一步。片剂是否透亮,色泽是否纯净,药效是否充足,外观能否保持圆润平直、不碎裂,都取决于这道工序是否做到位。脱水分五步,简称“二晾二压一翻晒”。含水量低于8%的乌药片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乌药的精华,体轻透亮,色香味形俱全,可长期储存。
天台乌药成品具有片薄如纸、平整不卷、色白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有清凉感、折断后香气浓郁等特征。作为天台三株仙草之一,具有散寒、止痛、补中、顺气、开郁,增进肠胃蠕动,兴奋大脑皮质,加速血液循环的功效。生产的乌药黄精颗粒、乌药精茶等产品深受市民青睐。目前,天台乌药列入原产地域保护,天台县被命名为“中国乌药之乡”。
(天台县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