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国内外动态
 
     
 
 

大洪山林场在生态之痛中苏醒

 
 
发布日期:2023-09-1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号:


  曾经,这里机器轰鸣、尘土飞扬,长期无序开山采石,留下满目疮痍的荒山秃岭。

  现今,此处林木繁茂、枝叶葳蕤,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成为景色宜人的天然氧吧。

  从废弃矿坑到青山碧岭,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大洪山林场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岁月记忆:感悟“战荒山、植新绿”的铮铮誓言

  大洪山林场原为国营怀远县大洪山林场,始建于1965年,由原安徽省林业厅批准成立,后经社办林场转建而来。全场共有47个山头,为照顾当时群众放牧,把张家大山等17个山头划为牧山,其余蚂蚁山、馒头山等30个山头归属林场经营,经营总面积1.58万亩。

  “哪里都没路,哪里也都是路。”这是当时林场艰苦环境的真实写照。建场初期,林场人探山寻路、挖坎种树、斗志满满。“种树的地块大都在深山没路的地方,天刚蒙蒙亮就要出发,扛着树苗徒步到每个树穴,饿了就吃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水。但大家热情不减,誓要把荒山变青山。”现年96岁的老一代林场职工周家敏回忆。

  “那时候山上野生动物多,有狼啊,野猪啊,晚上一般都不敢在山上待。” 已经退休的唐福军是老护林队长,每天的任务是看山、护林、防火,他的足迹遍布林场每一个角落,在山林间度过了无数个“与狼共舞”的夜晚。

  耕耘终有所获。凭着为国造林、甘于奉献、不怕艰险的精神,几代林场人植新绿、斗山火、治虫害、护安全,走过艰辛创业的峥嵘岁月,为大洪山林场披上绿色盛装。被大家亲切称为“大洪山活地图”的老场长焦勇华现在还记得,那时候的大洪山多被侧柏等植被覆盖,一年四季山涧溪水常流,真是山绿水清、花香鸟鸣。

  风雨沧桑:体味“废矿坑、秃山岭”的时代阵痛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不少工矿企业因垂涎大洪山内遍布的石灰岩建筑材料,便在此疯狂非法盗采长达数十年,导致矿产和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满目青翠的山体林群变为遍地伤疤的废矿秃岭,周边群众怨声载道,生产生活深受其害。

  生态破坏是致命的,那些年不少山头在隆隆炮声中消失不见,是林场职工最伤心的记忆。“好几年,我都不敢上山,眼见着亲手栽下的树又被破坏了,除了无奈更多的是心痛。”焦勇华说。采石场每掘进一寸,意味着更多的矿山资源和森林植被遭吞噬,大白山、面山、大峰山、小峰山、蜈蚣山……这些山头永远停留在了林场职工的记忆里。

  “从早到晚,山上都炮声隆隆,机器轰鸣,挖掘机、运输车穿梭不停,处处乌烟瘴气、浮尘密布,严重污染了我们周边村庄的环境。”山脚下,马城镇黄郢村村民周本提起屡禁不止的违法采石依旧心有余悸,“天空一直灰蒙蒙的,白天树上也看不到绿色,老百姓不敢开窗户,许多人家的门窗都被震坏了……”

  恰好这一时期,钢材、塑料等工业品产量剧增,而建筑木材需求量急剧萎缩,导致木材价格大幅下降,林场的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上级拨款变得微乎其微,林场的发展举步维艰。“那些年,都不敢说自己是林场的。大家仅靠着场里分的每人5亩山地勉强度日。”林场职工葛德军回忆。

  在近40年的漫长岁月里,林业部门虽多次开展清理整治,但都因各种原因导致反弹。林场渐无林、天空终失色,每一名林场职工都在伤痛和贫困中苦苦挣扎。

  生态优先:实现“绿意浓、产业兴”的精彩蝶变

  改变始于2017年。这一年,林长制改革试点和国有林场改革同步实施,由市委政法委书记、禹会区副区长分别担任市、区级林长,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彻底制止非法采石,全面整治废弃矿山,积极开展矿山复绿,一场力度空前的生态环境清理整治攻坚战在大洪山打响。

  同时,国有林场改革,使大洪山林场由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改革最显著的变化是林场再无经营性压力,职工再无后顾之忧,大家干事创业激情得到极大提升。”大洪山林场高级工程师张传双说。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发展的阵痛,林场人更知良好生态的弥足珍贵。全体职工昼夜奋战,主动放弃休息日,冒严寒、战酷暑,一边加强矿山整治,一边组织植绿复绿,“生态伤疤”不断愈合。

  经过6年多的集中治理,大洪山林场依法拆除非法石料厂200余家,查扣盗采机械160多台次,非法开采行为已全面杜绝;全面改造提升林场道路、护林房、防火物资仓库等基础设施,新建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林火识别监控系统;市场化运作大洪山林场焦山、独山、桠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350亩,覆土180万立方米,植树造林6100亩,森林覆盖率达68%;引进社会资金1330万元,发展石斛、中草药等林下经济750亩,种植枣、桃、杏等经济林430亩,打造大洪山石斛康养小镇,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绿色不断回归,生态持续向好,产业逐渐扩大,大洪山生态保护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再访大洪山,车走景移,山静林幽,水秀鸟鸣,感受的是日异月殊的深刻变化。对于老场长焦勇华来说,这份宁静足足晚了近40年。“我看过它的郁郁葱葱,也听过炮声隆隆,如今老伙计迎来新生,真好!”

(黄钊)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