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0日,景宁县全面完成155.6万亩公益林规范化管理到位率和5542余万元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发放,“地、图、钱”一致率和资金发放率均为100%。
根据省政府公布的公益林建设规模,景宁县省级以上公益林155.6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3%,分布于全县21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和国家公园景宁园区,涉及681个村(组)集体经济组织、3.33万农户。为扎实推进公益林规范化管理,实现公益林“地、图、钱”一致,景宁多路径推进公益林融合优化和权属平板端信息采集。
一是科学谋划决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印发《景宁县公益林融合优化实施方案》,把公益林权属和插花山情况梳理作为落实落细林业数字化和公益林融合优化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公益林融合优化纳入林长制和年度工作考核。
二是强化宣传发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宣传发动、强化沟通协调。线上,依托广播、电视、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线下,召开动员大会和培训推进会,编制《公益林政策及融合优化政策汇编》,发放系列宣传册,多方式释疑解惑,讲清楚要求好处,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广泛共识和浓厚氛围。
三是多方合力推动。整合县林业、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及乡镇精锐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制定行动方案,自上而下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多部门整体联动,县乡村三级协同,全县“一盘棋”推进的工作局面。不定期召开技术培训会,深入山头地块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现场指导,着重解决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插花山图斑问题。
四是以数字化为依托,建立“插花山信息库”。通过掌上林业APP,首创首试完成公益林权属信息平板端采集、梳理,厘清县域、乡域、村域之间插花图斑1887个,涉及公益林面积15.1万亩,并建立插花信息库,做到插花信息有源可溯、有据可查。
五是以权属采集为基础,算清“陈年账”。按照“山到组、钱到户”的原则,厘清各行政村之间、村民小组之间的公益林面积,及时化解因面积分配引发的纠纷,有效维护林区和谐稳定。解决县际历史纠纷9起、乡际历史纠纷28起、村际历史纠纷67起。
六是以应用场景为平台,实现公益林规范管理“全贯通”。通过公益林优化融合和平板端权属数据采集并同步上传,实现公益林数据省、市、县、乡实时共享、实时监管,打通公益林规范化管理“最后一公里”。
(景宁畲族自治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