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该县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探索竹林碳汇改革,搭建竹林碳汇交易平台,开展碳汇交易试点。
安吉充分利用竹林碳汇资源,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化。“目前,全县成功与21家企业交易碳汇2.5万吨、收入172.6万元,村集体获得反哺收益48.4万元。累计发放竹林碳汇共富贷9640万元、惠企贷4.2亿元。”安吉县林业局党委委员诸炜荣说。
突破发展困境
安吉拥有近百万亩竹林,其中毛竹林86.3万亩,约占全县森林面积的50%,是全国著名竹乡。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曾经依靠卖竹子就能致富的安吉竹产业出现新瓶颈。近年来,由于竹农个体经营技术传统、竹林机械化操作困难、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竹产业发展面临产品市场持续萎缩、竹农收益逐年下降、竹林抛荒严重,全县荒弃毛竹林达18万亩。
安吉县报福镇景溪村山林面积1.6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28万亩。近年来,竹原材价格由原来的每百斤约45元下降到约20元,采伐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村民经营毛竹山基本无利可图,村里20%以上的毛竹林出现抛荒。“我家有29亩毛竹林,由于长期抛荒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村党支部委员张新柱说。
一棵翠竹,一头连着生态保护,一头连着共同富裕。如何打破困境,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安吉一直在探索。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随后,国家林草局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地方搭建竹林碳汇交易平台,开展碳汇交易试点。
这个消息让安吉振奋无比。安吉通过排摸全县竹林资源,测算出碳储量134万吨、试验毛竹林每亩每年碳汇量为0.39吨。
毛竹林经营权流转是推进竹林碳汇改革的基础。安吉以竹产业二次振兴为目标,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毛竹林流转。2022年,全县毛竹林1000亩以上的行政村通过农户林权作价出资方式,组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119个,实现经营权由分散到集中,并通过专业合作社,将集体林权流转到两山合作社,实施竹林增汇工程。
“目前,安吉已建立村毛竹专业合作社119家,实现千亩以上竹林行政村全覆盖,累计流转竹林84万亩。”安吉县林业局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柴庆辉说。
叶子变成票子
在安吉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山合作社”),安吉两山合作社数智平台记载了该县竹林碳汇探索与发展的轨迹。
两山合作社数字科技部经理曹安邦介绍,两山合作社注册资金6亿元,统筹县域生态资源的整合提升,策划自然资源资产项目包,行使产权收储和资源提升、资源价值评估、资源打包和市场交易、全过程风险控制等职责。
2021年12月,安吉应势而动,以两山合作社为依托,正式上线运行“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构成“一中心、三平台”,即“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和碳汇生产平台、碳汇收储平台、碳汇交易平台,建立起“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体系,实现竹林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
“当年,全县就有5个村级专业合作社的2.1万余亩毛竹林与交易中心签订期限为30年的竹林碳汇收储合同。”曹安邦说。
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是首批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受益村。2021年底,大里村5200余亩竹林被成功收储,村集体一次性收到3年的碳汇收储资金27.54万元。
竹林碳汇还能用作贷款。安吉梅溪镇梓坊村以村里7195亩竹林30年碳汇收益包装项目,成功拿到365万元的“碳汇共富贷”。目前,安吉县已有4家金融机构向两山合作社授信40亿元“碳汇收储贷”,其中向6个村集体发放“碳汇共富贷”3115万元。
“今年,安吉县又成立了安吉碳汇强村富民集团,其作为竹林碳汇资产的运营方,主要职能是实现竹林碳汇资产增值增收,这表明安吉县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竹林碳汇开发、运营、管护机制,为竹林碳汇的改革发展夯实了基础。”柴庆辉表示。
农民获得效益
2022年,安吉被列为全省首批林业增汇试点县和竹林碳汇交易试点县,并成立了森林碳汇管理局。
安吉坚持“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的原则,推行“两入股三收益”(即以资源、资产入股,农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乡村振兴,促进林农共同富裕。
“农户将竹林碳汇资产量化入股,从而获取竹林流转租金、村专业合作社股金分红和经营竹林薪金三大收益。”柴庆辉介绍,竹林流转金按照村集体119元/亩、农户238元/亩的分配标准进行建档立卡,采用数字化手段监控资金管理,确保分红直达农户。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流转资金拨付56亿元,覆盖71个村,实现村集体年均增收65万元,农户户均增收6751元。
“在安吉县林业局帮助下,村里成立了毛竹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参与竹林生产经营管理,同时农户作为合作社社员以股份公平共享收益。”安吉昌硕街道双一村党总支书记朱学星说。
双一村共有680户、2620人,耕地不足千亩,拥有毛竹林约1.5万亩。今年村里共获得股本金收益512多万元,按照村集体30%、农户70%比例分配,受益农户729户,户均收益7029元。
今年70岁的双一村村民朱竹青,家里有30亩毛竹林。毛竹林流转后,股金分红每年一次,经营收益每两年一次,今年他能分到8000多元钱。“虽然农民不太懂碳汇,但碳汇的钱是实实在在的,不用自己养护、经营毛竹山,每年却能获得收益。”朱竹青说。
景溪村共获得股金分红457多万元,其中农户304.9多万元。“今年,我和老伴拿到了碳汇钱1万多元,毛竹经营钱4876元。”83岁的村民余诚说。
探索永不停步
在双一村村“两委”办公室,一张66年前由原国家林业部颁发的奖状让人驻足细看。1957年,双一村因经营毛竹、护林工作成绩优良,受到表彰。
曾经的老典型,如今踏上新征程。“毛竹林流转到专业合作社后,村民代表会议又通过了《毛竹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规范毛竹林经营活动。”朱学星说,村里正在实施毛竹林经营管理项目,比如,硬化通往山上的林间道路16.6公里;投入600万元,建设竹材分解点……“竹林碳汇改革把资源集聚到村集体,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竹林生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搞好竹林经营,发展涉林产业项目,带动其他业态发展,提升毛竹林应有的价值。”朱学星表示。
双一村是全县竹产业二次振兴的缩影。据了解,为改善竹林经营设施、降低成本,安吉实施70万亩竹林增汇工程,将建设索道、轨道800公里,谋划建设竹材分解点110个、新改建林道2000余公里等。
安吉县探索竹林碳汇改革不停步。“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建碳汇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竹林经营专业化,推动碳汇经营现代化,推进竹林碳汇产业化,更加高效培育竹林,促进共同富裕。”诸炜荣表示。
(湖州市林业局,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