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化/观鸟胜地
 
     
 
 

观蓝天精灵 赏水天一色——长兴仙山湖观鸟胜地

 
 
发布日期:2024-10-1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浙江长兴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长兴县泗安镇西部,是人工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之一。仙山湖风景优美,地貌景观独特,生物丰富繁茂,先后获得了国家4A级景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旅游区、浙江省林业观光园、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和湖州市十大旅游品牌等荣誉称号。

  公园概况。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2269.2公顷,分为仙山和仙湖两部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山高约162米,山虽不高,但方圆十里能俯瞰三省。传说新罗国王子在此出家,成为地藏王菩萨,历史上就有了“先有小仙山,后有大九华”之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湖位于仙山一侧,湖中有一长堤贯穿东西,将整座湖分为南、北两片,堤上柳枝婆娑,碧水无染,清洌可人。湖区自然分布的日本三蕊柳水上森林和芦苇荡草本沼泽,其规模之大为中国江南地区所少见,呈现出一派“东方亚马孙”的湿地风光。

  候鸟栖息。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7年被评为浙江十大“最美湿地”之一,2023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观鸟胜地”之一,共有湿地面积695.31公顷。广阔的湖面、湖滩,以及河流、沟渠、水田、苗圃地、旱地、山林,构成了相对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环境。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丰美的水草和丰富的鱼类资源,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常见成群鸟类在水面、滩涂、河流觅食,各种珍稀水鸟时而徜徉湖面,时而伫立水中。尤其是库塘、湖滩、沼泽柳树林、港汊芦苇荡这类富有特色的区域,是候鸟的越冬地和迁徙途中的栖息站。

  鸟类种群。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东区,湿地公园内广布种所占比例最大,东洋界和古北界鸟类占三分之一。种类以鹭科、伯劳科类的鸟类最多,其中鹭科以候鸟居多,少部分会留下来越冬。伯劳科类个体较小,在本地越冬数量较多。截至目前,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鸟类13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2种,包括斑头秋沙鸭、小鸦鹃、画眉、红脚隼、白琵鹭、鹗、灰脸鵟鹰、凤头鹰、小天鹅、游隼等;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26种,主要包括暗绿绣眼鸟、红尾伯劳、星头啄木鸟、鸲姬鹟、白眉姬鹟、红头潜鸭及普通秋沙鸭等。

  观鸟识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已经很难看到飞鸟的影子,聆听到鸟儿的歌唱,于是热爱鸟类的人们不断追逐着鸟类的行踪,一种新的生态旅游方式——观鸟,逐渐受到那些热爱自然、热爱鸟类的人们的青睐。受季节影响,一年中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鸟类种群变化较大,冬季鸦类有时一群数量达数千羽。湿地公园最佳观鸟时间在1—4月和9—12月,现有观鸟台和观鸟望远镜各两个,均位于古潮观鱼西南湖边,在此可以观赏鸟类觅食、仙鹤渡芦苇荡等鸟类活动情况。

  科普宣传。近年来,长兴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相继建成了鸟类标本科普展示橱窗、湿地科普馆、科普长廊、荷花博览园、动植物监测点等科普教育场所,展示动植物生态科普知识、当地民俗文化、仙山湖建湖历史等内容。同时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中德湿地合作周、央视《快乐汉语》栏目、爱鸟周、观荷节、观芦节、摄影节、仙山湖科普宣传标语大赛等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与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合作,调查制作了仙山湖湿地公园鸟类精美画册,为科普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科普教材;中德合作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以仙山湖国家湿地为蓝本,编撰的全国首部湿地科普类书籍——《湿地环境教育手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宣传作用。每年有近15万人在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获得丰富的湿地生态、动植物分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公园年均直接门票收入超过1000万元,湿地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也成为了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代表。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