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绍兴的一张“金名片”。步入鲁迅故里历史街区,白墙灰瓦、乌篷悠悠,咸亨酒店的招牌迎风摇摆,《故乡》《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从儿时就阅读的文字成了索引,鲁迅的作品仿佛一页页被翻开,笔下鲜活的人物也一个个浮现在脑海。
鲁迅故里历史街区的大门口,有一幅巨型的石雕“壁画”,左侧描绘着栩栩如生的街景,右侧是鲁迅的半身像,只见他紧锁眉头、眼神犀利、凝视前方、神态动容,尽显人文风骨。
街区及周边聚集着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土谷祠、长庆寺、绍兴鲁迅纪念馆等一大批人文景点,承载着中国文学巨匠鲁迅无数的回忆。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书香与墨香的年代。在这里,可以亲身品味鲁迅笔下的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真实的生活情境。
鲁迅祖居。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鲁迅祖居前后四进,第一进被称为“台门斗”,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翰林”匾,据说是鲁迅祖父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而悬挂。
对于平常人家而言,鲁迅祖居可谓挺大。大厅、香火堂、佛堂、客厅、餐厅、卧室……一应俱全。各个房间都摆有典型的清代家具,尽显古朴。雕花的床、精致的绣屏、风雅的字画……在细枝末节中依然能看出书香门第的典雅和江南大户人家的富足。
百草园。百草园中的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走进百草园,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眼望去比人还高;低矮却十分茂盛的芥菜绿意盎然。回想起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虽然眼前的百草园已难寻旧迹,但文中浓厚的生活情趣依然带给大家丰富的想象。
我想,此时此刻脚下的路,年少的鲁迅一定也是走过的。春天里碧绿的菜畦难不成就是油菜花和芥菜?令人无限遐想。来到百草园,就犹如进入时光隧道,让人不禁回忆起童年,心重新变得柔软、澄澈干净,感受到久违的简单与快乐。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三味书屋。提到鲁迅,不由回忆起上学时,在课堂中“单曲循环”着他的经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每一个学生的时代记忆。从百草园出来,我立马直奔三味书屋。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如今的三味书屋也依旧保持着原貌。
三味书屋是当地著名的私塾,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是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鲁迅12岁至17岁就在这里读书,他的座位最初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经常有人进出影响到了他学习,就把座位移到了东北角,桌面右上角还刻有“早”字,相信我们很多人小时候也曾学习鲁迅在书桌上刻写一些话来激励自己。
绍兴鲁迅纪念馆。如果说每个城市都需要有自己的文化主引擎,那么鲁迅精神就是绍兴最深的文化底色。想要了解一代文学巨匠的人生沉浮,参观鲁迅纪念馆无疑是不可缺席的。
绍兴鲁迅纪念馆由序厅、南北主展厅、辅助展厅、名人文库等几个部分组成。走进序厅,一尊雕像映入眼帘,仪态从容、和蔼可亲,展现了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如此神态的鲁迅在记忆中似乎还是第一次见,让人惊叹不已。南北主展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南展厅二层的中庭式回廊展场设计别具匠心,这里展示了鲁迅的生平事迹,从童年时期到文学创作,从思想演变到社会活动,每一处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沉。北展厅则是休闲区,设有休闲茶座、三味书店及休息观景平台。辅助展厅单独设在主展厅西侧,与主展厅隔水相望。
风云变幻,谁主沉浮?不朽的身影屹立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精神,今时今日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泛舟清流上,悠然见越州。”一条安静的小河在鲁迅故里历史街区流淌而过,乌篷船在小河中慢悠悠地前行。花上一天时间,逛一逛鲁迅的故乡,感受江南水乡的风貌,还是很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