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青华自然教育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由具有40年主产教学仪器的青华科教仪器有限公司创办。发展自然教育,青华自然教育基地有着天然的生态优势。基地坐落于浙江中东部宁海县力洋镇,背靠东海云顶风景区,面朝宁波南部滨海开发区,宁海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是游圣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是中国“5·19”旅游日的发祥地。宁海的山、水、海、岛自然风光与红色革命根据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古戏台、古建筑及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好地方。基地负责人叶青华始终认为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及伙伴,因此,他希望打造一个诗意的自然教育基地,把课堂开到森林中、小溪里,把美术、音乐带到田野上,以此让孩子们提升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能力,获得内在成长的力量。
基地地处茶山脚下,占地200余亩,具有一次性最多接待1000名学生的能力。学校构建“1+X+Y”体系,“1”即大本营,具备行政、接待、集散、食宿、会议等功能;“X”即自建实践基地;“Y”即合作实践基地。功能齐全,从不同层面满足中小学生的研学劳动实践需要。
基地聘请了专家管理团队与高质量师资,对学校的发展做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并根据国家示范性社会综合实践学校办学指南研发了门类齐全且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其中自然教育课程包括无土栽培、叶脉书签制作、龙卷风和火山地质模型制作,精油、手工皂制作以及茶园课程、枇杷园课程等。基地每年开展自然教育活动70余场,年自然教育受众2万余人。每位学生活动时均有《自然教育手册》全程跟踪,学生填写每日活动内容,记录自然知识点,以思维导图贯穿,并在离校前用心撰写自然教育心语(即活动的体悟)。
基地与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文件要求,结合宁海的课外教育资源,研发具有宁海特色的“青华七色课程体系”,即迷彩国防文化(少年军事学院)、绿色生态文化(少年自然学院)、蓝色海洋文化(少年海洋学院)、红色革命文化(少年党校)、古色传统文化(少年人文学院)、黑色科技文化(少年科技学院)。每个课程领域拥有四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多个课程。此外,基地还根据宁海的教育资源开发了红色、地质、海洋等13条研学路线,深受学生喜爱。
除了营地内的课程创设,青华营地还设计了13条营地辐射式研学路线,为广大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与社会,实现课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融合进行了探索。“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的第一句,表明宁海西门楼是徐霞客开游的起始点。于是,在“寻访霞客路”研学路线中,孩子们从西门楼出发,走过梁皇山、水母溪、松门岭、筋竹庵、弥陀庵等地,从中体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人生抱负。
在“绿色之旅”研学路线中,参观考察宁海知豆汽车城、生态林保护区、云顶风能发电,增强环保节能与生态文明的意识。在“美丽乡村行”研学路线中,走进梅山村、大祝村、下畈村等美丽乡村,激发爱乡爱国的情怀。此外,还有海洋文化研学、古建探究路线等。孩子们在行走中感知大地之美,在没有铃声的课堂中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体会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基地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省自然教育实践基地、浙江省行知文化教育基地、宁波市研学营地、宁波市金融知识教育基地、宁海县学生科教基地。同时也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授予“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基地”、中国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授予“行知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称号,并成为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教育实践基地”。
未来,基地将继续遵循自然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的身心发展,让学生从自然中感知和了解自然,从中获得启发,进而提高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