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04年,浙江开始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年间,先后12次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累计发放补偿资金220余亿元,惠及千家万户,让全省4445万亩公益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公益林建设20年来,我们见证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感受到了绿色发展的强劲脉动,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之江大地徐徐展开。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省上下久久为功、矢志不移的努力。在浙江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20周年之际,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财政厅共同主办浙江公益林建设20周年成效展示活动。从即日起,将集中展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请观看视频,景宁公益林建设20年发展成效。
景宁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瓯江、飞云江上游,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景宁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县域面积292万亩,林地面积240万亩,森林蓄积15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1.45%,拥有省级以上公益林155.6万亩,位居全省第五,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04年实施公益林建设以来,景宁依托良好的绿色生态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运用现代林业管理理念,优化公益林布局和管护,大力发展“公益林+”绿色生态产业,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通道,让绿色成为景宁的鲜明底色。
绿中提质,持续筑牢畲乡发展生态根基
20年公益林建设,为景宁筑牢了生态安全的坚固防线。全县森林覆盖率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比10年前增加了640余万立方米。一组组数据浓缩着20年的公益林建设历程,成为景宁生态保护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年来,景宁积极探索公益林管护机制,首创“政府+社会服务”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社会中介承担全县公益林管护任务,生态环境得到全方位优化,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以来,为建好管好公益林,景宁深化县、乡、村“林长+警长+护林员”的三级联动管护机制,组建25支、300余名组织网络健全、责任管理明确的护林员队伍。每年统一培训、统一保险、统一着装,强化绩效考核,实行优胜劣退。层层衔接、环环紧扣,全方位落实管理制度,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森林资源保护组织体系,确保“山有人管 、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实现管护无盲区。
绿中增效,全方位推进智慧化林业管理
20年公益林建设,智慧化林业管理应运而生,正全方位守护着这片绿色宝藏。从公益林地籍信息系统建设、非林地核查、天然林保护修复,到公益林融合优化平板端权属信息采集平台,处处显现数字化技术在公益林建设、林业管理中的应用。
2023年,在全省率先编制《景宁县公益林融合优化实施方案》,首创景宁县公益林融合优化平板端权属信息采集平台,成功厘清插花图斑1837个面积15余万亩,建立插花信息库,做到插花信息有源可溯、有据可查,构建了公益林“人、地、图、钱”的规范化管理机制,确保公益林规范管理、补偿资金精准发放,有效维护了林区和谐稳定。相关做法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交流和推广应用,并在《中国绿色时报》刊登。
全省首个天然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于2023年落户景宁,是集长期监测、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宣传、生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监测平台,用于强化天然林保护修复。景宁作为省级试点编制完成《景宁畲族自治县天然林保护修护实施方案》,深入挖掘畲乡特色优势,以全面保护、科学修复等措施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提供畲乡样板。
绿中掘金,多元化实现公益林生态富民
20年公益林建设,创造了丰厚的绿色财富。从“生态分红”到“惠民工程”,景宁积极探索公益林生态价值转换,盘活公益林资源,深耕林旅融合,大力发展公益林经济,让公益林建设真正成为了畲乡农户的“绿色银行”。截至目前,全县公益林补偿资金累计发放8.8亿元,惠及农户3.33万户,村(组)集体经济组织422个。
充分利用公益林良好的森林资源禀赋,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森林康养、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和竹木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结合“千村万元”增收帮扶工程、“富民林业”行动,全县自2015年来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000余亩,辐射推广基地15000余亩,巩固深化23000余亩,创建13个林下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区域特色鲜明的畲医药产业,成功塑造了“畲寨仙草谷”“畲森山”等林下经济品牌,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紧扣共富目标,加大林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县相继建成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上山头千亩杜鹃林等10个森林旅游区,建成那云天空之城、大际佐隐、宿叶等338家知名休闲旅游景点和“林”家乐。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国际森林疗养示范基地、国家级森林试点建设基地、浙江省森林康养基地。全县建成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3 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 个、“浙江森林氧吧”“省级森林人家”各6 个。并以村企共建的形式推出的各式花海、彩虹滑道以及露营基地等一批旅游新卖点,延伸了林业产业链,形成了“文旅+产业+消费”的深度体验,真正实现了自然山水与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等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共同富裕新业态。
“今年是景宁畲族自治县设立40周年,是公益林建设20周年,也是景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第一年。如何更好地提升公益林建设管理水平,规范化管理公益林,开辟公益林共富新路子,也将是景宁努力和探索的方向。”景宁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叶巍巍主任信心满满的说。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是景宁林业人的责任与使命。景宁林业将继续以森林为主体,加强公益林保护,推进公益林规范化管理,立足县域生态优势,持续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以高质量发展的实效,绘就畲乡林业共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