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灾后易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4-02-1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冰雪灾害容易造成大量的竹子翻到及折断,造成竹林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容易引发病虫害发生。因此,除了加强竹林病虫害的测报及常发性病虫害的防控意外,冰冻雪灾后更多的应关注笋期病虫害的危害,特别是如竹笋泉蝇、竹笋夜蛾、竹林金针虫及毛竹基腐病等。

(1)毛竹竿基腐病:俗名毛竹烂脚病、枯萎病、烂蒲头病。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中的串珠镰刀菌。分布于长江下游各产竹区,多发生在沿海竹区的山脚平地。病害引起枯萎倒竹或退笋,减少竹笋成竹率,影响竹竿基部材质。

发生规律:该病菌在病竹残留物或土壤里越冬。翌年笋期经土壤表层蔓延至嫩笋的基部并侵入,可从笋幼嫩的笋箨和表皮直接侵入,也可从伤口侵入。病害流行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程度同笋期的气温、湿度、雨量、雨日有关。一般笋期阴天多雨,有利病菌生长,发病重,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低洼积水,土壤板结,排水不良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低洼积水竹林应做好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轻病情。②竹园清洁,减少侵染源,病期过后,立即清除林内病竹、病蒲头、病根、病箨,运出林外烧毁。③3月下旬出笋前竹林内每亩撒生石灰125公斤,并浅翻一遍。有条件的地方,出笋前林地土表加垫黄心土,厚20厘米,隔绝病菌和降低地下水位,效果较好。④出笋后约4月中旬,用15%氟硅酸水剂100倍液,喷洒林地和笋,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竹笋生长到1.5米左右时,用50%根腐灵或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的400~500倍液喷雾,每周1次,连喷3次。

(2)竹竿锈病:又称竹褥病。为害淡竹、刚竹、哺鸡竹、箭竹及刺竹等竹种。竹竿被害后,竹竿发病部位成黑褐色,发笋减少,材质变黑发脆,影响工艺价值。发病重的竹子可导致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不成熟的冬孢子越冬。冬孢子堆于9~10月间开始产生,盛期11月、12月初及2、3月间。冬孢子成熟萌发始于3月中、下旬。病菌担孢子不侵染竹子。竹林内的冬孢子一般在4~5月间雨后吸水脱落。夏孢子堆在冬孢子堆下产生,冬孢子堆脱离时夏孢子堆就显露出来,5~6月是夏孢子盛发期,成熟的夏孢子主要由风传播,是竹竿锈病的唯一(接种体)侵染源,林中1年生以上的新老竹均见发病。林内病竹上病斑常逐年增加,病情逐年加重,最后导致全株枯死。竹林在生长过密,林地湿度大,不通风,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容易感病。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经营管理,合理砍伐,不使竹林过密,也可减少病害的发生的机会。②应及早清理病竹,或刮除病部,以免病菌继续蔓延传播。③发病重的竹林,于3月用刀刮除冬孢子堆及其周围上下10厘米,左右5厘米的竹青,再喷涂0.5-1度(波美)的石硫合剂。④5月份产生夏孢子堆前或10月份产生冬孢子堆前,用石硫合剂200倍液喷雾竹竿防治。

(3)竹叶锈病:发病初期,在病叶上密生许多黄色针点状斑点,随着病害的逐渐发展,后在叶背上生出很多锈褐色的粉状物。严重的病叶枯黄,最后脱落。严重影响竹子生长,竹林逐渐衰退。

发病规律:病菌以冬孢子和菌丝在病部或在病落叶中越冬,翌春2~3月冬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3月以后,一直到11月份,有夏孢子多次重复侵染。气温20~35℃,相对湿度高于70%易发病。竹林密度大,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②加强竹林抚育管理。保持适当密度,并进行松土、施肥,促进竹子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③从3月中下旬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的800~1000倍液,每周1次,连喷3~4次。

(4)竹笋夜蛾:俗名笋蛀虫,在我省笋用林内主要发生的有竹笋基夜蛾、竹笋秀夜蛾和竹笋禾夜蛾3种。危害刚竹属主要竹种的笋,禾本科杂草。幼虫危害造成大量退笋,能生长成竹,节间也缩短、断头、折梢、积水、心腐、材脆等现象。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在江苏卵于翌年4月上、中旬孵化;浙江3月底4月上旬孵化,广东2月中下旬孵化。竹林中有杂草幼虫孵化后入杂草取食,早竹林无杂草幼虫孵化后入竹子叶芽中取食,竹林出笋后幼虫吐丝落地,爬入竹笋取食。幼虫在笋中取食20~30天幼虫老熟,于5月上中旬化蛹,5有下旬羽化成虫,6月上旬产卵。笋夜蛾卵均产于杂草枯叶缘,早竹无杂草,现产于竹子叶箨边缘。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管理,促进竹笋生长健壮:笋夜蛾成虫多产卵于杂草上越冬,初孵幼虫均侵入杂草为食,待竹笋出土后转移到竹笋上危害。竹林中有无禾本科、莎草科杂草是危害轻重的关键。竹林抚育、减少林间杂草,是控制该虫的一项重要措施。②退笋下山:将竹笋夜蛾幼虫尚未逃逸的竹笋带离林地,减少林间虫口数量,降低下一年竹笋被害。③灯光诱杀:笋夜蛾成虫多有趋光性,5~6月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明显。④药剂喷杀:严重危害的竹林,初出笋时,可喷施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200~500倍液、或噻虫啉微胶囊剂200~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均有良好的效果。

(5)竹林金针虫:俗称铁丝虫,危害竹笋地下部分,危害轻者,竹笋食用部分减少,商品外貌欠佳;危害种植,竹笋无法成竹。

发生规律:在浙江为4年1代,以成虫及各龄幼虫越冬。每年出笋季节,3月上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到7月下旬是越冬成虫出土及活动期。5月~6月成虫交尾产卵,卵约20天孵化,随后幼虫在土壤中危害3年多的时间,第四年8~9月化蛹,9月成虫开始羽化。

防治方法:①挖笋除虫。挖笋时,选用完好的蛇皮袋或布袋装笋,将蛀入笋内的金针虫携带出竹林。一年内1亩山可减少金针虫900多头。②黑光灯诱杀,在成虫出土期内(4~7月),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单盏黑光灯每年的平均诱捕量可达到1144头。③药剂防治。笋挖掘结束后,翻土施肥时,将“3%辛硫磷+5%毒死蜱”拌入肥中施入地下,每亩5kg,施肥后立即覆盖好土壤以防药物分解。 (5月和9月底可以各施1次)。另外,可用氟虫腈(锐劲特 )乳剂800-1000倍灌根,保护种笋。④生物防治。4月底,施用高效绿僵菌颗粒剂(混同培养基,沟施),对金针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6)毛笋泉蝇:俗名笋苍蝇。危害刚竹属中各竹种生长较衰弱的竹笋。危害后,竹笋很快腐烂,被害竹笋大多死亡,失去食用价值。

发生规律:1~2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浙江省3月上中旬成虫羽化,4月上旬羽化终止,并留有30%的蛹在土中滞育,越2个冬天,第3年羽化。3月中旬成虫开始交尾,3月下旬为交尾高峰;3月底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高峰,卵产于两笋箨之间的上部。在相对湿度大时,卵经3~5天孵化。幼虫在笋中取食20天左右老熟,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入土化蛹,与留在土中上代的蛹一起越冬。

防治方法:①合理经营维护竹林健康。该虫主要危害林中衰弱竹笋,即时挖除退笋,减少成虫产卵寄主,竹笋可以食用;对有虫笋亦挖掘运送下山,减少竹林中虫口密度,逐年减少虫害。②诱杀成虫。该虫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对腥臭物品、鲜笋汁液、新鲜土壤有特强的趋性,可以用这些物品加适量的敌百虫诱杀,效果明显。

(7)一字竹象甲:常发性竹子害虫,主要集中在龙泉、庆元等县市。主要为害毛竹、淡竹、水竹等。该虫雌虫以笋为补充营养,将笋咬孔产卵;幼虫取食笋肉,成竹后易被风折。成竹竹材变形、变脆不能利用。

发生规律:在小笋竹林1年1代,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2年1代。成虫在地下8-15cm深土茧中越冬或越两个冬。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土,白天活动,以笋为补充营养。4月中旬交尾、产卵,卵多产于最下一盘枝节到笋梢之间,卵2-3天孵化,其幼虫取食笋肉,被害处即停止生长。3龄幼虫食量增大,可将笋吃成空洞。老熟幼虫咬破笋箨入土,2~3天筑成土室,经半个月化蛹,7月即以成虫在土中越夏过冬。

防治方法:①营林措施。结合竹园抚育,于秋冬季垦复、松土,可直接捣毁蛹室,改变其越冬环境,既抚育了竹林,又可使害虫大量死亡。②人工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趋光性及行动迟缓的特点,且出土期比较集中,极易发现和捕捉,可组织人力集中捕杀和黑光灯诱杀。③当竹笋长到1-2m时,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液,每7天1次,视虫情喷1~3次。也可采用竹笋高1~1.5米左右,每株注射乙酰甲胺磷原液(1毫升/株),可杀死补充营养的成虫和取食竹笋的幼虫。④竹笋套袋,当竹笋长到0.5-2m时,在笋上套用约60cm的塑料袋,可有效减少病虫害。

(8)卵圆蝽:以若虫、成虫在竹子大小枝条的节上,主秆节的上下群集吸取汁液,造成竹子被害枝节以上的枝条落叶枯死,危害严重时,竹子上出现大量枯枝或全株死亡。

发生规律:浙江地区1年1代,以2-4龄若虫于10月底、11月上旬时坠落地面,以4龄若虫为主在地被物下越冬 2-3龄若虫越冬死亡率较高。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5月底至6月上旬羽化成虫,6月中旬交尾,6月下旬为交尾高峰,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成虫10月上旬绝迹。

防治方法:①在4月上旬若虫上竹前,用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按1:200倍液在竹竿基部喷50-100厘米宽的一闭合环,可以杀死上竹若虫。②当竹卵圆蝽若虫聚集在竹节上下危害时,在竹竿上喷洒1:1000-1500倍液吡虫啉加菊酯类药剂。

(9)刚竹毒蛾:

发生规律:刚竹毒蛾在我省1年3代。以幼虫在卵内越冬和以1~3龄小幼虫在竹上越冬。在浙江南部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3月中旬到6月上旬、6月下旬到8月上旬、8月中旬到10月上旬。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管理,保持竹林合理密度:竹毒蛾一般是先发生在湿度较大的山凹或立竹密度较大的竹林,危害后再向山坡、山脊转移,逐渐加重。竹林合理密度,保持竹林通风透光,可以降低该虫的危害。

②保护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有茧蜂、姬蜂寄生,寄生率均较高,对控制该虫的虫口密度起重要作用,也是该虫在大发生后下一年虫口即下降的重要原因。

③灯光诱杀:该虫有趋光性,成虫期可以用黑光灯诱杀。

④)药剂防治:在山凹初发现该虫危害,可以喷用白僵菌粉。因初发生地竹林密度较大,可用敌马烟剂每亩1公斤薰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