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灾后易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4-02-2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1)杨梅癌肿病:又称杨梅溃疡病,俗称杨梅疮,是为害杨梅枝干最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树干和枝条,尤以2年生、3年生枝梢受害最严重。

发病规律: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萨氏亚种杨梅致病变种,是一种细菌性的枝干病害。主要在树枝上或果园地面残留的枝梢病瘤内越冬。春季病菌在病瘤表面流出菌浓,主要借助雨水、空气、昆虫等传播,从伤口或叶痕处侵入。一般在4月底5月初开始侵入,在20-25℃条件下,经30-35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症状,6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最多。幼树和苗木上发病较少,而结果树上发病较多。有些当年生的新梢上也有发病。

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剪取接穗和调运带病菌苗木。新区一旦发现病树,应及时挖除并烧毁。②加强管理。采收时,宜赤脚或穿软鞋上树采收,以免弄破树皮增大感染概率。采收后多施含钾量高的有机肥,增强树体。③修剪。新梢抽生前,剪除带瘤小枝并集中烧毁,及时清园以减少病菌,防止再侵染。药剂可选用1:2:200波尔多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④刮除病斑。春季3-4月份,病原菌未流出前,先用快刀刮净病斑,在伤口处涂以硫悬浮剂(或石硫合剂原液)加402抗菌剂100-200倍液,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或1:6的浓碱水进行消毒保护。隔2周再涂1次,效果更好。

(2)杨梅肉葱病:俗称杨梅花、杨梅火、杨梅虎、肉柱分离病、肉柱萎缩病。浙江省杨梅肉葱病的株发病率达20%以上,多的达40%-50%,是杨梅果实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发病规律:一般对长势过旺的树冠中、下部,或树势健壮结果较多的树,或褐斑病发生较多的衰弱树,或土壤有机质缺少而出现缺硼、缺锌病的树,发病严重,其果实提早脱落;轻度被害的树,其果实也失去商品价值。仅在硬核后到果实成熟时,肉眼最易发现病害。此外,东魁杨梅果实的发病率比其他杨梅品种稍高。

防治方法:①加强衰弱树培育管理,应在立春和采果后,及时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预防褐斑病的发生,增强树势和提高树体的抵抗力;树势强树,应在生长季节(5月10日前后),人工疏删树冠顶部直立或过强的春梢约1/3,控制使用多效唑,使树冠中、下部通风透光。②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满足供应硼、锌等微量元素。③控梢控果。控制夏梢(结果母枝)15厘米以下;按叶果比50:1疏果,严格控制结果量。④喷药防治。谢花后果实膨大期,果实喷施高美施营养液3次,第1次浓度为0.15%,第2、第3次浓度为0.1%;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液多次,每次相隔10-15天;或喷施绿芬威1号1000倍液;同时,在5月中旬喷施1次赤霉素,浓度为33-50毫克/千克,可有效防治。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