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是我省的一种重要的果树品种,其主要的病虫害有柿角斑病、炭疽病、柿圆斑病、柿绒蚧、柿蒂虫、柿伪安瘿蚊、碎斑簇天牛等。
(1)柿炭疽病:主要为害柿树新梢和果实,也为害叶片,造成大量新梢枯死,果实变红、变软,提早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有在病果、叶痕和冬芽中越冬。翌年春末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由伤口或直接侵入新梢和幼果,潜伏期3-10天。浙江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发病,以后可再侵染。春夏梢受害重,秋梢也有发病。病菌喜高温(25℃-30℃)高湿,5-6月雨水多,发病重。柿苗及幼林树发病重,树势衰弱也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减少越冬病菌: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病枝梢,扫除园中的落果、病枝及病叶,集中烧毁。②化学防治。柿树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1次。于4月下旬、5月上中旬、6月中旬各喷一次药。药剂可选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炭疽灵800倍液。
(2)柿角斑病:也称角斑落叶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造成柿树早期落叶、落果。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柿蒂和病叶上越冬,结果大树则以挂在树上的病蒂为主要初侵染源。柿树落花后1个多月内,即5-6月,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背气孔侵入。一般经25-38天的潜育期才开始表现症状,8月病叶开始脱落,柿果变红、变软脱落。病害发生与叶片老嫩、越冬菌源数量和当年的降雨密切相关。柿角斑病菌不易侵染幼叶,故枝梢顶部叶片病轻,而下部老叶病重;5-6月降雨早、雨量大,发病严重。同时,环境潮湿也有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减少越冬菌源。冬季与早春彻底清除树上和落地病蒂及病叶,集中烧毁。②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抗病能力。低洼的果园做好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修剪,促使树势健壮。③化学防治。于谢花后开始喷药,隔10-15天后再喷1-2次。药剂可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3)柿圆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发病后造成早期落叶,柿果提早变红、变软并脱落,对树势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柿蒂上的病斑圆形、褐色,比叶片上的病斑发生晚,病斑也较小。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在浙江翌年5月中旬,子囊孢子释放并通过风雨传播、侵染,一般7月下旬开始出现症状。上年病重落叶多,当年5-7月雨水多,该病将严重发生。凡地力差或施肥不足,树势衰弱的发病也往往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除落叶。秋末至早春彻底清扫果园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②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促进树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③化学防治。于谢花后开始喷药,隔10-15天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4)柿绒蚧:俗名白蜡蚧,以若虫在柿树的叶片、花蕾、果实和枝条上吸汁为害,造成叶片畸形扭曲,大量落叶、落果,严重的造成枯枝死树,影响产量和品质。在浙江1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各代若虫孵化盛期为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下旬。越冬代和第一代若虫主要为害新梢、柿叶、花蕾;第2至4代为害柿果较重,尤以第3代最重。
防治方法:①人工清除病源。冬季刮除柿树主干、主枝上的老粗皮及地衣苔藓,消灭在树皮裂缝中越冬的若虫。剪除严重受害的虫枝,并集中烧毁。②化学防治。采用重点防治越冬代(4月中下旬),狠治第一代(6月中旬),补治第二代(7月下旬)的防治策略,在若虫孵化盛末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
(5)柿蒂虫:又称柿实蛾、柿举肢蛾、柿食心虫。以幼虫蛀果为主,亦蛀嫩梢。使幼果干枯、脱落,柿果提前变黄早落俗称“红脸柿”“旦柿”,为害严重的能造成绝产。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里,树干基部土缝中,树上挂的干果、柿蒂上结茧越冬。越冬幼虫来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第二代幼虫于8月上旬至9月中旬蛀果为害,造成柿果提早变红、变软脱落。8月下旬幼虫陆续老熟,爬出被害果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①诱杀幼虫。8月中旬幼虫脱果越冬前于树干束草诱集越冬幼虫,翌年发芽前彻底刮除树干老翘皮,连同束草一并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②清园。在幼虫为害期,及时摘除树上虫果,拣净地下落果,集中深埋。秋冬摘除树上残留的柿蒂。③化学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两代幼虫发生高峰期,应各喷两次药,每次间隔10-15天。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喷药着重果实、果柄和柿蒂。
(6)柿伪安瘿蚊:寄主仅为柿树。其幼虫在当年生枝条皮层下取食并形成虫瘿,使芽叶萎缩,生长停滞,失去坐果能力,翌年受害枝条枯死,削弱树势,造成减产。浙江1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柿树受害枝条上的虫瘿内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发育,4月中旬开始化蛹至下旬达到化蛹高峰,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高峰期一般持续4-10天。成虫羽化时间与春梢抽生时间吻合。成虫一般白天羽化,羽化时将蛹壳带出虫瘿,虫体离开后,白色蛹壳即留在虫瘿上的羽化孔处,非常醒目。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幼虫孵出后在皮层下危害,受害枝条一般在9月份可见局部肿胀,形成虫瘿。虫瘿处枝条发脆易折。11月份气温下降,幼虫即在虫瘿内越冬。防治措施:①减少虫源。冬季剪除有虫瘿的枝条,集中烧毁。②化学防治。4月底5月初在成虫羽化始期开始喷药,每隔5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次。药剂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或80%敌敌畏1000倍等细喷1年生树枝和当年春梢。
(7)碎斑簇天牛:以幼虫在主干内蛀食为害,受害严重时主干中空、主枝枯死,很少结果,对产量影响很大。目前发现仅为害柿树。浙江3年1代。成虫羽化期为7月底至10月上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到10月下旬仍见少量成虫活动,羽化期长达2个多月。8-9月是成虫的产卵高峰期,可延续到10月上中旬。后期产的卵,经越冬后,于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破壳孵化。故柿园内可观察到有两个幼虫孵化高峰期,即8月中旬-9月中旬和翌年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沿树干皮下向上蛀食。当幼虫体长约15毫米时,开始蛀入木质部,沿树干纵向蛀食,把树体蛀成似莲藕状中空。11月至翌年3月为该虫的越冬休眠期。越冬虫态有卵、幼虫和蛹。
防治方法:①捕杀成虫。在8-10月成虫羽化期,结合柿园管理及采摘,发现成虫进行捕杀;也可利用成虫于夜间8-12时在主干基部产卵的习性,进行夜间捕杀。②刮除卵粒及低龄幼虫。于9-10月逐株检查产卵痕,并用铲刀刮除其内的卵粒或初孵幼虫。③毒杀大龄幼虫。在5-7月幼虫蛀食期,选用1.8%阿维菌素,或5%吡虫啉乳油5-10倍液,用钻孔注液法进行毒杀,或用药棉蘸80%敌敌畏药液塞入虫孔毒杀。④冬季清园刮除老树皮,并用涂白剂涂白。
(8)柿斑叶蝉:又名柿血斑小叶蝉、柿小浮尘子。以成虫、若虫在柿叶背面刺吸汁液,破坏叶绿素的形成。被害叶片呈现褪绿斑点,严重时斑点密集成片。 受害严重的能造成柿树早期落叶,削弱树势,产量下降。1年发生2代,以卵在当年生枝梢皮层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出现,产卵于叶背面近中脉处,6月中旬孵化出第二代若虫,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出现。若虫孵化初期喜群集,随龄期增长逐渐分散。
防治方法:在若虫盛发期,喷施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或25%仲丁威乳油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