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灾后易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4-02-2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雨雪冰冻灾发生后,树势较为衰弱,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雪后及清理园内清理枯枝落叶,同时树冠、枝干和地表喷杀菌剂,预防各类病害的发生。

(1)香樟赤斑病:又称香樟赤枯病,是香樟叶部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缘、叶脉处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橘红色病斑,边缘褐色,中央散生黑色小粒。随着病斑的扩大,叶面病斑连在一起,看上去像“半叶枯”,引起叶片提前大量脱落。

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的叶茎点霉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落叶病斑上越冬,为第二年初侵染的病菌来源,翌年春季香樟叶子展开时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到新叶上,从伤口、气孔处侵入叶内扩展蔓延,6-7月病症出现大量落叶、落果。

防治方法:①在冬季将落叶、修剪的病枝枯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②合理修剪,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木抗病能力。③春季在树木展叶期用波尔多液1:1:160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800倍,多菌灵800倍,可湿性退菌特1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2)香樟枝枯病:侵染1-2年生枝条,受害部位初期肿大,树皮纵裂,逐渐出现水状腐烂,中后期病部失水,以后病斑逐年扩展至环绕树干,引起枝干枯死、树势衰弱直至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在1-2年行枝条上,发病枝条叶片发黄,皮层颜色灰褐并逐渐由上而下干枯,病健交界处病部下陷。病原主要由伤口直接传播。管理不善,林木生长衰弱,树冠通风透光及卫生状况差,土层脊薄等易发该病。此外林内长期阴暗,土壤板结,潮湿,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搞好修剪、疏伐、剪除病枝。②及时清理林地做好秋冬清园。③于春季病原尚未活动时刮除病斑并涂刷渗透性较强的药剂如“401”“402”杀菌剂,半月一次,连续2-3次。

(3)绿尾大蚕蛾:又名燕尾水青蛾。寄主植物有多种树木。以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

发生规律:绿尾大蚕蛾1年发生2代,以茧中蛹在近土面的树干或灌木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根据地面新鲜虫粪,寻找幼虫捕捉消灭。②化蛹期,采摘虫茧,消灭蛹。③化学防治。在幼龄幼虫期,可喷布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

(4)香樟瘿螨:又称香樟毛毡病。 症状初期叶片背面产生白色不规则状斑块,之后发病部位隆起,斑块上密生毛毡状物,灰白色,最后毛毡状物变为暗褐色,斑块主要分布于叶脉附近,有的相互联结覆盖整个叶片,叶片的正面看上去凹凸不平,严重的叶片上发生皱缩卷曲,质地变硬,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正常生长。

发生规律:引起毛毡病的病原是瘿螨,叶片的表皮细胞受病原物瘿螨的刺激后伸长和变形成为毛毡状物。瘿螨以成虫在植物芽的鳞片内或病叶内以及枝条的皮孔内越冬,次年春天,叶片抽出时爬到叶片背面进行为害、繁殖。高温干燥情况下繁殖速度较快,所以夏秋两季为毛毡病高发区。

防治方法:瘿螨是毛毡病的根源,所以防治毛毡病主要是防治螨。①发现个别叶片有螨虫时,及时摘除,将螨杀死;及时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减少越冬虫源。②为害期可喷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600-800倍液、或苏云阿维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药时必须喷到虫体。③凡有毛毡病果园,应人工摘除老病叶集中消灭,减少虫源转移扩散为害,在新梢叶片展开期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200倍液、73%克螨特2500-3000倍液防治。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