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建德林场开展濒危植物迁地保育行动

 
 
发布日期:2024-04-1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为落实《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近日,建德林场启动濒危植物迁地保育行动,按照《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参照《浙江珍贵树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技术指南》,筛选出在浙江有分布且可正常生长,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的珍稀濒危物种100种,建立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以维护生物多样性。

  建德林场从2015年开始,在乌石滩细果秤锤树自然保护小区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细果秤锤树保护项目”,建成项目保护区3000亩,核心区500亩,通过对原生境保护、种苗繁育及异地引种试验,使极小种群细果秤锤树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和扩繁。同时,在桃花坞浙江安息香自然保护小区启动“极小濒危种群野生植物浙江安息香保护项目”,建设保护区面积3000亩,核心区500亩;有性繁殖苗木200余株。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项目具体实施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实施高水平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对30种重点珍稀濒危植物实施全部集中迁地保护,确保迁地保护基地保存资源涵盖该物种野生资源遗传信息的90%以上。同时,关注新发现、新记录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其迁地保护策略。二是建立科学分区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基地。根据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差异性、生物学特征、濒危程度、价值等特点,科学将迁地保护基地进行区域划分,使迁地保护基地涵盖了展示、保育、种子生产、造林示范等功能。三是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合理利用。针对开发潜力大,经济、观赏、用材和药用价值高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在实施迁地保护的同时,进行观测和研究,充分发挥其优势,创造价值。

  此外,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行动实施期限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2023年—2030年,共8年时间。在此期间,建德林场将通过科研试验区、天地空互联监测系统、作业道路和参观步道、景观提升区等措施,确保珍稀濒危植物集中迁地保育利用基地的实时监测和后续调查方便,同时提高项目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此次行动将有力提高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的集中保护工作,改善其濒危现状,使绝大多数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获得保育,达到转危为安的目的。尤其是一些重要濒危野生植物得到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集中实施濒危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结合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宣教工作,将有利于宣传野生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人们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此次行动还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用材、观赏、药用等价值的物种,增加以野生植物为基础的经济产出。此外,随着对遗传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的认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已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其保育工作可带来巨大的间接性经济效益。

(建德市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