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儒风甲于一郡”之称,地理环境“七山二水一分田”,林业是龙游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近年来,龙游坚持创新制胜、敢闯敢试,积极探索以“森林魔方”旋出共富通道的“龙游路径”。
竹业促富
因地制宜打响“两山”转化攻坚战
龙游是全省重点产竹县,被称作“中国竹子之乡”,坐拥浙江大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竹林面积达40多万亩、约占县域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2023年全县林业产业综合产值达49.51亿元。竹产业创新做法获评全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十大先进典型案例。带动农村居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明显,增速均位居山区26县前列。2022年全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场会在龙游召开。
龙游坚持把林业发展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农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致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力推进“农创旅创文创”一体融合发展,探索“一亩山万元钱”林业科技富民模式、竹林下“龙游飞鸡”扶贫模式,开展竹林下多花黄精、三叶青、竹林灵芝等中草药仿生栽培;打造“一盒故乡”、林下飞鸡等特色品牌,带动周边700余户村民每年户均增收约2万元,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创新林业碳汇“共富贷”“毛竹收购价格保险”等金融举措,生态碳产品首次实现“点碳成金”,进一步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工作明确了“绿色共生、产业共融、文化共兴、云端共智、改革共进、区域共美”六大发展方向,总结了“六个三”的工作方法,即做到“三旨定向”,以打造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促进共同富裕样板工程、高品质经得起检验的廉政工程为宗旨;坚持“三法立规”,制定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资金使用办法、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做到项目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化“三级聚力”,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力量,借势借力、形成合力;落实“三单明责”,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确保项目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优化“三色赛马”,以三色管理的方式每月通报进展,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突出“三度评效”,以上级认可度、群众满意度、社会美誉度作为项目建设成效的标准,督促项目建设高质高效。
作为全国竹产业最佳集散地之一,龙游紧跟《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以竹代塑”,为竹产业发展打开新的局面。目前,龙游全县毛竹立竹量8800万株,年产竹材1500万株、竹笋3.6万吨,拥有竹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12家,笋竹加工企业3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有3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2023年竹产业综合产值15亿元。当下,龙游正着力打造全竹绿色循环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年总产值18亿元以上,年税收1.4亿元以上,直接增加就业人口3000余人,带动竹区农民就业2万余人。
林下生金
执政为民打开林农增收之门
林下经济涵盖了龙游林业的一产、二产,龙游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产业,持续关注推进一产种植和二产加工转型升级。
一产方面,龙游立足特色,聚焦“绿色共富、生态共享”,启动“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对于符合面积、密度成活率等验收优秀的实施主体给予2000元/亩的奖补,进一步调动广大林农的积极性。二产方面,龙游将林下经济精深加工基地建设纳入全省林业共富试点建设任务中,投入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推动林下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比如,近期在溪口林下灵芝野外栽培基地里,竹林灵芝吐粉丰收,产量优于往年,不仅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林业推广目标,也实现了农户增收共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龙游采取了多种模式,以村集体和农户为核心,以村集体自主实施、“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合作实施、“企业+国有林场+科研团队+农户”合作共建等形式,使林地流转经费、未来产品的收益分红、种植抚育用工转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切实利益。
点“碳”成金
创新赋能打造“森林碳汇”样板
龙游是浙江省林业增汇试点县,“森林碳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龙游林业碳汇“点碳成金”实践案例入选了生态文明绿皮书。
作为山区26县之一,龙游围绕“双碳目标”,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以竹木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为抓手,着力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努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林业碳汇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加快走出一条林农点“碳”成金的生态富民之路。一是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森林碳汇能力计量与监测,摸清了全县林业碳汇家底。建立全域高精度林业碳汇数据库,实现完整碳账户和碳动态智慧管理。经初步估算,龙游5年碳汇量可达400多万吨,碳汇价值可达2亿多元。二是开发竹林经营碳汇CCER项目,积极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庙下乡和溪口林场开发全市首个符合CCER认证的4万亩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根据龙游实际及市场预期,由龙游县四库公司对竹林碳汇量进行预收储,与浙江金龙再生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预交易协议,收购1万亩竹林30年约12万吨的碳汇量,以50元/吨的价格先行支付50万元,并将所得款项反哺给村集体,为农户和村集体增加可预期的碳汇收入。这是省内碳排放企业参与采购的首笔款项最大的林业碳汇交易,开启了林业碳汇预收储和前置交易的先河。三是创新林业碳汇共富贷绿色金融产品,为林业碳汇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龙游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制定出台了《林业碳汇共富贷贷款管理办法》,为全县林业碳汇共富项目综合授信5亿元。四是搭建“四库在线”,打造“森林魔方”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搭建以“两端”“四库”“N场景”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林业要素一屏感知、林业治理一触即办、林业共富一网通达”的愿景,推动林业数字智治。“森林魔方”是龙游探索林业共富之路上的一大创新举措,就像龙游林业共富的“大脑”“神经中枢”,串联起龙游林业的方方面面,最终达到了农民增收,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林道富民
民生工程打破深山共富困境
林区道路建设直接关乎林农增收致富,是一项惠及全县林农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龙游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在审批立项时优先考虑投资小、回报高、受益面广的实施方案,减轻林道建设的资金压力。目前,龙游6个乡镇(街道)已经建成11条富民林道,道路总长44.1公里,富民林道建设投资占比达到了林业共富项目建设的20%以上。以芝坑口村为例,以前毛竹只能靠人工肩挑背扛运下山,条件艰苦效益又低,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林道的建成使毛竹运输成本降低了50%以上,人均增收过万元,真正让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对于林区尤为重要。龙游县富民林道的工程建设打通了林业共富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龙游还将林道建设与全县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国际汽车拉力赛、防火道路等项目建设相结合,发挥组合叠加效应。
生态兴林
以用促保打通森林旅游渠道
近年来,龙游通过推进森林扩面提质,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丰富。经专业团队监测调查,截至目前,县域内共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8种、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龙游还在县域内发现了中华穿山甲,为近几十年所罕见。同时,龙游聚力打造的龙游瀫核心圈层,为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多种类的栖息地,目前已经拍摄记录鸟类136种,其中“鹗(è)”观鸟点被全国鸟友列入必拍点位,每年吸引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约5000人次,在国内拍鸟界小有名气,2023年还成为了全市唯一入选的第一批“浙江省观鸟胜地”。
龙游六春湖省级湿地公园是国家一级生态保护区,六春湖以湖为名,实则为山,森林覆盖率达93.7%,毛竹林面积占林地面积85%以上,海拔有1390多米,是龙游的最高峰。近年来,龙游充分发挥六春湖生态优势,整合竹海、花海、云海、雪海等景观资源,引进“龙之梦”文旅项目,打造集旅游、度假、观光、康养、娱乐于一体的森林产业综合体,让“六春湖”真正成为滋养龙游老百姓的富美金山。
龙游四海,天下归仁。”龙游县探索把一根竹子“吃干榨净”的方式,通过碳汇造富、竹业促富、名山带富、绿化添富、林下帮富、数字增富,激荡出龙游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一幅宏大的龙游林业未来图景正泼墨绘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森林是大自然给予龙游最宝贵的绿色财富,一直以来,全省林业系统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把浙江“七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富民优势。相信在全省林业系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作者系龙游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