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湖州市生物多样性全景图上线:“8460”寻宝记

 
 
发布日期:2024-05-2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天穹之际、沧浪之间,群山巅峰、丛林深谷,有着无数奇花异草和山野精灵,它们自由栖居,以独特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壮丽。

  “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这是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旨在呼吁各方采取具体行动,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作为全球首批“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之一,湖州不断收获“自然的馈赠”,当日,上线首个展示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和资源保护的一体化综合可视平台——湖州市生物多样性全景图。

  “全景图”中,共有8460种物种被纳入“生物多样性宝库”,实现按图索骥,参与者得以深度体验大自然的“寻宝旅程”,与奇妙生灵“零距离”接触。而“全景图”背后,则是湖州构建顶层设计、夯实生态家底、推进保护机制,推动全域生物多样性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长期探索和实践。

  绘制“寻宝图”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这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笔下景象,“朱鹭”即朱鹮。2008年4月,5对朱鹮由陕西迁至德清下渚湖,实施野外种群重建工程。围绕朱鹮种群繁育和野生回归,建立一整套成熟先进的朱鹮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野外重建种群培育操作体系,被誉为“东方宝石”朱鹮的数量从最初的10只增长至761只,德清下渚湖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基地。

  在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正懒洋洋地趴在岸上,沐浴着初夏暖阳。2012年起,当地通过将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放归到野外方式,快速复壮野外扬子鳄种群,数量从最初的11条发展到如今的9000多条。

  安吉小鲵是全球极危物种,这些年来,通过人工繁育、基因组学等研究,存活率由原先的不足5%提高至70%,实现野外放归1500多尾。

  迁地“专护”、就地“优护”、濒危“抢护”,这是湖州系统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工程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如今,人们只要点击“生物多样性全景图”,就能清晰了解这些生物的前世今生。

图1:朱鹮;图2:扬子鳄;图3:安吉小鲵

  记者通过浏览发现,“全景图”分为左侧统计区、中部地图区、右侧图文区三大区域,集成10个版块,汇集8460种生物物种的统计数据,包括高等植物2709种、陆生脊椎动物5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61种,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小鸦鹃、半蹼鹬等均位列其中,还记录了长兴水韭、苕溪鱲、无芒山涧草、全缘异萼苔等一批新物种。

  地图区包含“全市地图”和“物种列表”版块,覆盖高等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底栖动物、大型真菌、周丛藻类等12个生物类群,点击物种列表,可查看和搜索物种详情;图文区包含“特色物种”“新发现新记录物种”等5大版块,朱鹮、扬子鳄、安吉小鲵等都可以在“特色物种”中查询。

  “这是涵盖本底现状、动态观测、保护成果、科普教育、公益宣传的一体化综合可视平台,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氛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姚玉鑫表示,该“全景图”还可识别和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动态数据,为下一步监测网络构建和智慧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打通“寻宝路”

  陆生高等植物2709种、陆生脊椎动物510种、昆虫3251种……在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湖州)中心技术人员赵晓的案头,摆放着3本厚厚的调查笔记,详细记录她三年来参与湖州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的各项数据。

  “我们联合1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本底调查,发现大量珍稀生物的分布新记录,建起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档案。”在赵晓看来,湖州有资本也有底气在全国率先上线“生物多样性全景图”。

  当然,底气不仅来源于优渥的自然禀赋,更是源自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以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

  开启一条“制度探索”之路,湖州出台实施《湖州市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5年)》,陆续配套《关于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基地评价规范》等政策文件,开展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系列制度探索。

  开启一条“合作交流”之路,2022年12月举行的COP15大会上,湖州被认定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获得“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主导发起成立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并通过《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章程》;不久前召开的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湖州受邀在中国边会上发表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旨演讲……

  开启一条“携手共进”之路,湖州创新建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联合工作机制,设立“生态联勤警务站”,为全省探索了一条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的湖州模式。同时,陆续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公益林、水生态流域等生态补偿机制,比如,西苕溪已实现上下游生态补偿全流域贯通,签订两轮补偿协议,累计落实补偿资金3600万元。

  掀起“寻宝热”

  最近,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本年度第一批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名单,湖州灵粮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位列其中。到目前,湖州已成功培育了包括南浔桑基鱼塘在内的2个省级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中国南方朱鹮种群繁育研究基地、宋茗茶博园等在内的16个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鱼塘内人工培育种植了桑树、蚕种以及水生动植物等,实现了生物多样+生态循环双链零排放……”在南浔桑基鱼塘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讲解员一边讲解一边带着公众领略了一条完整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讲好属于自己的生态故事,这不仅是一种生态文化自信,更能带来巨大的生态红利。”南浔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万告诉记者,当地已初步建成由桑基鱼塘、练市红美人柑橘基地等组成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体系,通过打造体验地集群,让社会公众体验生物多样性之美,共同聆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故事。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既是一项新课题,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些年来,湖州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特别是在社会公众参与方面,通过打造对“野味”说不、邂逅多彩生物、守护“蓝天精灵”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在全社会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识,让更多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物种因受人类活动威胁而濒临灭绝,警钟已经响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刻不容缓。”近日,湖州大鱼公益协会联合发起人徐颋、新风小学清河校区黄佩老师带领学校“银杏公益”的小志愿者开展了一场“触摸多彩校园”主题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发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做起”的倡议。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徐颋看来,让更多人践行生物多样性,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这些年来,他组建起观鸟、识叶、寻虫等“探秘自然小分队”,带领大家踏遍绿水青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目前已有数千名公众参与其中。

  本月,《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城市,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对此,徐颋满怀憧憬:“生物多样性使城市充满生机,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我们的‘寻宝之旅’,收获自然之美。”

(湖州市林业局,南太湖号 记者 史舒频)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