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人海相依 和谐共生——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

 
 
发布日期:2024-05-3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编者按:湿地,是浙江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江南,诗画浙江”的灵魂与底色。千百年来,湿地滋养了浙江的一方土地,也孕育出了独特的湿地文化,“稽山峦叠翠,镜湖无风”的诗情画意,还有“挂席乘长风,未觉湖海迮”的古老文明,在浙江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浙江的生态意识。

  多年来,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始终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麂考察时的指示精神,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湿地保护原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形成了集科学示范、旅游休闲、生态养殖为一体的湿地保护新格局,为提升南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南麂篇章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

  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198.93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8.94%,包含南麂岛、下马鞍岛等83个岛礁、潮间带和周边海域等区域。区域内流系复杂、锋面发达、海水清澈、潮汐作用强,终年存在上升流,具有岩礁、砾石滩、沙滩、泥滩等多种岸滩,为海洋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和生长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条件。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在中国海洋生物区系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国乃至在国际海洋保护领域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南麂列岛国际重要在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998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14年被列入浙江省重要湿地,2015年入选“全国十大美丽海岛”,2022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公园候选区,2023年经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准入选“和美海岛”,经生态环境部批准入选“美丽海湾”,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在推动南麂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始终严格遵循“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保障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保护优先。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内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保持稳定向好态势,目前已鉴定的海洋生物物种总数比建区时增加了804种。贝类累计记录422种,生物量总体保持稳定;藻类研究成效显著,首次发现了黑叶马尾藻等7个大小型海藻新种,其中南麂侧链藻和南麂蹄状藻2个微小型(硅藻)以南麂地名命名;海洋线虫研究也获重大突破,发现线虫3个新属9个新种,其中南麂异八齿线虫以南麂地名命名;鉴定的鸟类种类显著增加,从原来的23种增至212种,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黄胸鹀和中华凤头燕鸥在南麂栖息;水仙花面积有所扩大,从10亩扩展至37亩。

  严格管理。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保护和管理,规范湿地利用活动,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湿地。一是健全法律制度。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温州市湿地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湿地生态系统实际,科学编制《南麂列岛湿地规划》《南麂列岛湿地管理计划(2023—2027年)》《省级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湿地生态补偿资金)管理计划》《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等规划计划,全力构建系统完整的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二是强化事中管理。严格落实《南麂列岛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南麂列岛旅游活动与保护(管控)方案》《南麂岛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采取明查、暗查和突击检查等方式,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年均开展执法检查274次,检查航程1998海里。三是提升监管水平。针对湿地生态环境安全工作时效强、追损难的问题,建立完备海上执法力量,设置界碑、界桩、警示牌等217块,投用监测监管船5艘,并配备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监测监管设备,全面筑牢海上安全线。

  系统治理。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系统、全面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一是创新协作机制。创新实施局镇“一体两制”跨域管理机制、局镇企“三方联席”会议协商制度、局镇村“三级管护”群防群护体系,各方当主体,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交融、整体联动良好工作格局,共同推进生态保护、社会治理、项目建设、民生发展。二是推进综合治理。实施综合环境、基础设施、村庄形象三大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南麂新码头、三盘尾、三角寮等5个自然村共计244户、811间房屋的征拆工作,实现门屿尾整村搬迁,南麂生态、旅游、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完善全域监管。针对南麂保护区生态监测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的问题,编制《南麂保护区生物和生境长期监测方案》,通过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天、空”监测设备,结合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地面监测站点等“地面”监测网络,创新水下监测平台“水下”监测技术,积极探索推进“天、空、地、海”一体化、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生态监测总体布局。

  科学修复。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始终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一体化深入推进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一是强化科学论证。由18名国内知名海洋学专家组建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能级科研平台,持续推动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20余家科研院校(所)合作,为高质量推进生态修复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理清资源底数。启动南麂列岛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包括海岛自然地理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海洋化学和水文调查、海洋生态调查、社会经济调查等。同时,通过专项监测与长期监测相结合、样地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构建具有南麂特色的生态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南麂列岛生物多样性本底和变化趋势。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一体化推进岛体植物、沙滩治理等保护修复工程,针对性开展大黄鱼、小黄鱼、赤点石斑鱼等南麂重要鱼类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创新开展中华凤头燕鸥栖息地建设与人工招引,有效维护南麂陆域及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更优,生态底色更实。

  合理利用。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走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发展的文明道路,最大限度发挥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一是推行生态旅游。坚持走“生态、高端、极致、国际化”旅游发展路子,编制国际生态休闲旅游方案,加快环岛游、渔家游、红色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大力推进岛民转产转业,最大限度让岛民共享生态保护成果。二是开发生态养殖。围绕“中国黄鱼·南麂出品”品牌打造,与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建立战略联盟,推进大黄鱼、小黄鱼优选培育等生态养殖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和大黄鱼病虫害防治研究,推动南麂生态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将全面聚焦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湿地保护工作,全面提升湿地管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态修复等现代化能力,全面增强湿地保护效能。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