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绍兴市越城区,西起东湖风景区,沿浙东古运河东至越城区、上虞区交界处,涉及皋埠、陶堰2个街道。公园主要以“一带三心”为主框架,“一带”即浙东古运河,“三心”分别是洋湖泊、百家湖、白塔洋三个大湖泊,是古鉴湖湮废的历史文化遗迹。近年来,公园分别荣获浙江省第二批“五水共治”实践窗口、浙江省第三批大花园“耀眼明珠”、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等荣誉称号。
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723.67公顷,其中各类湿地面积527.23公顷,湿地率72.86%。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根据报告显示,公园内现有植物351种,动物250种,其中鸟类145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1种。
保护与修复并举
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水域综合治理、湖岸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管护长效落实等一系列措施,湿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取得扎实进展。
为了做好开发建设工作,公园组建科技咨询组,联合绍兴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由长江学者牵头,组建由15名博士组成的科技咨询组,编制形成《鉴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生态生物修复设计方案》。并联合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经现场勘探、实验室论证,在湿地公园内发现了珍贵资源——泥煤层。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泥煤层土壤分布面积初步预估达5600亩。此外,公园还开展本底资源调查,委托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对湿地公园的生物资源及生境进行了全面实地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水域综合治理。围绕湿地公园主要水域,累计清淤超50万立方米,清理水葫芦1000余亩、福寿螺螺卵与成螺1.5万余公斤,举行增殖放流活动20余次,共投放鱼苗4000万尾以上。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仅百家湖东边的民乐原乡田园综合体,运用数字化灌溉系统,通过深水灭蛹、秧苗带药下田、种植显花作物等方式,每年减少农药使用3次,减少约2吨农药使用量;通过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每年减少施肥2次,减少化肥用量约50吨;通过循环利用,农药废弃包装回收和处置率达到100%;通过一系列治水护水工作,水域环境明显改善,湿地公园内水域7个主要监测断面水质从2017年Ⅳ类、Ⅲ类水标准分别提升至Ⅲ类、Ⅱ类水标准。
湖岸生态修复。围绕湿地公园三湖区域,通过湖岸生态修复、沿岸景观提升等,构建丰富的驳岸生态系统,建设环湖生态缓冲带。完成湿地公园沿线步道两侧、岛屿绿化及湿地植物种植,累计种植水杉、乌桕等乔木5000余株,栽种花叶芦竹、黄菖蒲等水生植物500余亩。在百家湖通往洋湖泊水道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通过清淤疏浚、松木桩护岸、湖岸植被种植等措施,打造湿地最美水道。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湿地公园水禽栖息生境明显恢复,形成生态立体、生物多样、水质净化、调节小气候的生态环境。
环境综合整治。围绕湿地公园周边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共清理堆积物超4000吨、拆除私搭乱建106处,道路整修25公里等。投资3000万元,完成4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提标升级。全面完成街域范围内截污纳管改造,顺利通过市级“污水零直排区”验收。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开展整治“低散乱”企业95家,关停化工企业11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08家。投资10亿元,推进湿地公园运河段北侧绍兴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回购搬迁工作,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湿地公园周边生态环境显著提升,陶堰街道被列入全域未来乡村示范乡镇(片区)试点,泾口村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白塔头村成功创建市级未来乡村。
管护长效落实。全面推行林长制,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联担任市级“林长”;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区法院、区检察院分别在湿地公园设立共享法庭服务站和检察官联络站,组建由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水局等9部门(单位)组成的湿地公园外荡水域禁渔期保护管理联合行动组;建立共管共建体系,与周边村签订共管共建协议书,成立湿地公园村级巡护队,开展最美湿地人家、最美护湿人评选等共管共建活动,共同维护湿地生态环境;打造数字监管体系,以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景区监管一件事”——鉴湖国家湿地公园数字化场景应用,构建“数智+监管+执法”的湿地管理新模式。
休闲与科教并重
公园周边人文荟集,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遗产项目浙东古运河,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泾口大桥,省级文保单位邵力子故居、陶成章故居、秋官里进士牌坊等历史文化遗存。
近年来,为创建鉴湖国家湿地公园,陶堰街道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培育“旅游+”新兴业态,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东鉴湖水陶堰四季节会为主轴线,已连续举办4届油菜花节活动。每年3—4月,东鉴湖畔,春风吹暖,民乐原乡田园综合体附近千亩油菜花田绕湿地绽放,花海叠浪一片明媚,站在观景台上,金灿灿的油菜花搭配对面小桥流水、白墙瓦黛的江南村落建筑,构成了一幅典型的乡村春景图。此外,百家湖、白塔洋、藕荡观荷等自然景观也为公园带来了无限生机。公园还建设有1座科普宣教园,根据功能分区,将园区整体划分宣教展示区、宣教体验区和宣教探索区三个部分,综合涵盖阅绍兴、探鉴湖、醉江南、绘田园等四大科普宣教主题,为游客提供湿地博览展示、互动体验、研学探索等多样性的湿地科普宣教功能空间,也是湿地园区内极富娱乐性的区域。
湿地公园现已建成湿地科普宣教馆、环湖绿道、鉴湖水廊、科普长廊、观鸟点等宣教场所,科普宣教设施设备完善,宣传内容和宣传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展示、解说体系建设科学完备。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科普宣教活动,仅2023年累计宣教受众人数超3.5万人。公园每年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油菜花节、龙舟节、丰收节、渔获节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2023年以来,省级及以上媒体正面报道多达220余次,其中登上国家级媒体版面96次。龙舟节和渔获节纷纷受到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其中渔获节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进行了长达5分半钟的直播,在线收看超6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