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桐乡:这种稀奇树90%的人都没见过

 
 
发布日期:2024-05-3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树干粗得像是水杉,茂盛的枝叶张扬着直冲上空,投射下一地绿荫,一串串垂挂下的紫红果实却道明了它的身份,却还是让人心生疑惑——桑树能长这么大?稀奇!

  “是火桑,现在都很少见了,河滩边可能有些。”“很大,一株树能采个几十斤桑叶,再大一点的得有个一百多斤。”“公社的时候有块火桑地,男的爬着梯子上去一根根桑条剪下来,妇女们在下面采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关于火桑的话题总能牵出老一辈蚕农悠长的回忆。

  火桑是一代人的记忆,也留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不似如今难觅踪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火桑曾是推进桐乡蚕桑产业发展的得力干将。其中,白皮火桑的原产地便是桐乡。

  作为早生桑之一的火桑发芽早,成熟比一般湖桑要早6至7天,保证了幼蚕的用桑质量,还能延迟对中晚生桑的用叶时期,增加当年春叶产量。因新梢嫩叶呈紫红色,远望似火,所以被称为“火桑”。正如其名,火桑像火一样旺盛,每一根枝丫像火焰般张扬向上。稀稀拉拉的几株,便能“蓬”开一地,势必不能与其他作物栽在一片地里。火桑不耐剪伐,不宜拳式养成,宜用留枝留芽法。于是利用河边、塘边、零星隙地栽植,以乔木养成,成了最经济实惠的栽植方式,既能获得单株的高额产叶量,又能充分利用土地,省肥、省工。

  而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推进,种桑养蚕不再是共育分工型的集体劳作。采桑还得搬个梯,自家田间地头要是种株火桑,其他作物就种不了……火桑的“不适症”开始显露。与此同时,对桑树良种的高产性、密植矮化方式的探索也不断取得进展,荷叶白、桐乡青等品种优势开始凸显,火桑开始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原来,一株火桑,是让我们看到了桑树最为原生态的模样,那种原始的、生命勃发的模样。如今,回看这些“匍匐”在田间的姿态,仿佛不再是“被驯化”的模样,更多的是一种成全,以经济作物之名继续哺育着这片蚕桑沃土。

(桐乡市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