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昌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产业发展工作部署,以“林长制”为抓手,以“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推进以黄精、三叶青为主的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绿色引擎”。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种植面积0.9万亩,实现年产值1.3亿元,累计带动1.5万名林农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遂昌县国家油茶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为《浙江省标准化工作白皮书》首个入选的农业领域案例;“遂昌三叶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做优“三项举措”
激活林下“绿色银行”
高站位谋划。坚持把林下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遂昌县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若干意见》《遂昌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遂昌县中药材中药饮片一体化质量控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机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将中药材作为特色产业予以政策扶持,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对首次通过药品GMP符合性现场检查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农业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为“遂昌三叶青”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设、化验室和仓库配套设施技改等项目提供财政补助资金累计近千万元。
体系化推进。坚持以林长制为牵引,实行“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定期研究解决林业产业发展问题。如应村乡为进一步管理好黄精种植,黄精基地建立了“管家+学堂+工坊”管理模式,成立由乡联系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网格员组成的“2+3共富管家”队伍,五人一组,每组包联4—5户种植农户,协调解决林地流转、种植等问题。
全方位培训。依托遂昌成人技校、国家开放大学遂昌分校等平台,重点围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三大通则,以技术讲座、外出参观、上门指导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培训。如应村乡充分发挥“共富工坊”和“共富学堂”的作用,上门政策讲解,开设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4期。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20余次,培训量达600人次。
创新“三种模式”
优化产业“发展地图”
“化零为整”,规模化种植促增收。结合“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利用国有林场资源带动周边乡镇,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如,以白马山林场为中心林下黄精种植基地,联合林场周边的应村乡高棠村和新路湾镇远路口、大马埠、小马埠等4个村,新建林下黄精基地1800亩。以政策资源和项目平台为抓手,运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公司”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展相对集中连片的林下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如金竹镇以青苗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在全镇10个行政村种植三叶青3500亩,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5万元,500余名种植户人均增收近1万元。
“串点成线”,链条化开发提效能。以完善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高端制药配套体系为目标,引进浙江五养堂药业有限公司等相关市场主体,帮扶遂昌星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百合)等一批优质中药材加工企业获得SC认证,实现中药材从“普通农产品”到“新型中药饮片”的华丽转身。同时,贯通“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林产品销售”链条,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如三叶青经加工后,价格提升至5000元/千克。
“培育壮大”,品牌化发展创特色。以抓好主体培育为导向,做好“产业品牌化”和“品牌产业化”两篇文章,带动全县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目前,成功培育浙江茂润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遂昌星火中药材合作社等22家经济实体和种植大户,打造“德叔”“钱瓯药王谷”“百青山绿”等特色品牌,实现年产值超5000万元。同时,持续推进品牌宣传,浙江卫视农业旅游节目、丽水电视台等媒体来遂拍摄专题片,扩大了遂昌道地中药材知名度,有效破解了道地中药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难题。
强化“三大支撑”
夯实共富“智力根基”
“借智借力”,深化校地合作。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专业科研力量,组建了“1个首席专家团队,1个乡土专家团队,N个新型经营主体”的“1+1+N”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为遂昌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添智赋能。如浙江五养堂药业有限公司积极引进省级科技特派员,运用低温冻干技术,研制低温冻干三叶青粉,采用西林瓶包装方式,年产7000万瓶,积极抢占三叶青冻干产品市场,并为后续黄精等中药材实现冻干系列健康产品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主导、高校技术支撑、省直部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四方共建模式,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建成示范基地10个。其中,金竹镇叶村中药材基地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药王谷基地被评为省道地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白马山林场“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基地被评为浙江省2022年度“一亩山万元钱”高质量基地。
“科技赋能”,培育优良品种。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省林业产业类重大重点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强良种筛选,加快推广无纺布袋套袋国家专利技术,邀请浙江大学与省、市专家服务团队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产量。如,三叶青主要品种金葫芦1号、2号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良种审定。
“质量为王”,建设标准体系。立足基础资源优势、种植栽培情况、技术研究现状,因地制宜、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制定出台4项地方规范,从种苗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药材采收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以保障药材质量。其中,《三叶青栽培技术规范》成功上升为浙江省地方标准,为全省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标准化引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模式在遂昌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得到全面推广,成功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林下生金,生态富民。林下中药材产业是遂昌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下一步,遂昌县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加大投入、培育龙头、做优链条、打造品牌、迭代技术多向发力,做优做强林下中药材产业,拓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为加快建设和美共富现代化遂昌,精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遂昌实践提供“绿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