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寻芳
 
     
 
 

漫步鼓楼沿

 
 
发布日期:2024-06-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鼓楼沿是宁波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东起永丰库遗址,西至呼童街、鼎新街,南抵鼓楼,北至公园路。鼓楼也称谯楼,古代筑城必建谯楼,楼内设刻漏和更鼓,日常击鼓报时,战时侦察瞭望。宁波方言中“沿”“前”“檐”都读同一个音,或许是因为“沿”字偏旁有水,水又含“无穷多”的意思,人们便把鼓楼街区称为“鼓楼沿”。

  穿过一个高大的仿古门楼,迎面是约6米宽的公园路,路的两侧为清一色的民国风格建筑房屋,这里就是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

  自唐朝以来,鼓楼沿一直是子城南门到官衙的必经之道,也是宁波城的中心地段。20世纪90年代前,街道两侧尽是两三层的清末民初木结构房屋,老旧破损。街边的人行道上,早年栽种的悬铃木绿荫蔽日。20世纪90年代之后,当地政府打造步行街,拆除道路两侧的老房屋,砍掉高大的悬铃木,建造了一批仿古建筑。当时这条街的定位是旅游一条街,街面的店铺多为旅行社,还有售卖旅游用品的商店。可宁波不是热门旅游城市,街上人气日渐低迷。2018年,政府对步行街再次进行改造,修复了浙江督学行署、东西两端入口处的石牌坊及古城墙遗址,还有反映子城历史变迁的石碑等,加上永丰库遗址,古迹众多。街道两旁的建筑,充分体现江南水乡传统风格,小青瓦双坡屋面,风火马头墙,外墙进行美观装饰,既具当地传统商业街风貌,又有强烈的文化感,使这条集文化商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街区,成为热门的旅游出行目的地。

  鼓楼。远远望去,鼓楼五开间,三层檐歇山顶,下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城楼风格,顶部为罗马风格,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全楼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城高8米,拱形门道深16米,城门宽5米,系石构建筑。东北依城墙建成的踏道,可拾级上楼,每逢整点,洪亮的钟声传向四方。

  督学行署。督学行署又称校士馆,位于府桥街,坐北朝南,是一座四柱六檩,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整个房屋前后二进,中间以庭院相隔,前进为门楼,门厅上有一块木碑,上书“福荫儒学”;后进为正厅,上书“征鉴堂”。征鉴堂是学政官员视察、督学、训导、奖惩生员,并主持府属岁试、科试,举行簪花礼仪的地方。

  永丰库遗址。永丰库遗址位于鼓楼东侧,是2002年城市改造时,挖掘出来的贮存粮食、物资的皇家仓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仓储库。其南宋时叫常平仓,元朝时称平准仓,明代时称宏济库。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面积达9600平方米。整个遗址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存有与之相关的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出土可修复文物800余件,是宁波历史上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硕的一次城市考古发掘,也是中国宋元考古的一次新突破,被列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古戏台。位于鼓楼沿南街口的古戏台,是步行街最热闹的地方。每逢节假日,戏台上经常会有具有地方特色的甬剧、越剧等演出。宽大的全息式投影背景,令人赏心悦目。而沿街的文化灯阵,灯罩上绘有当地元素图案。夜间,每当鼓楼钟声响起,千余只彩灯通过控光技术,有规律地依次点亮,形成涟漪状变化,步行街更加喜气洋洋。

  灯光秀。夜幕降临,古城门就变成了一个“大屏幕”,流光溢彩的3D动画投射在鼓楼立面上,再现宁波前世今生的光影——从井头山、河姆渡文化的远古时期,到鼓楼崛起、子城出世,贯穿起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商帮、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等历史人文脉络,令人久久驻足。

  美食街。鼓楼沿的特色美食,数不胜数。在这里,炸鸡排、臭豆腐、串串,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宁波菜、川菜、湘菜等菜系,寿司、烤肉等异国美味,各具特色。我最喜欢的是矮子馅饼,虽只有芝麻、豆沙、椰奶、绿豆、椒盐、桂花六种口味,但皮酥味美;造型娇俏的油赞子,甜咸两种口味,质地松脆;个大皮薄的糖炒栗子,颗粒饱满,剥去褐色外衣,露出冒着热气的栗子肉,吃起来又香又糯又甜。

  随着时间流逝,古城仅存的建筑只剩下鼓楼,成为宁波历史建城的唯一标志。鼓楼的顶层,仍可见到当地最早的自鸣钟,巨大的钟面,醒目的指针。过去,当地人伴随自鸣钟报出的时间安排生活。古朴的鼓楼,就像一位谦卑慈爱的老者,默默地注视着宁波的风雨变迁。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