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艺苑
 
     
 
 

原来你是这样的仙霞岭

 
 
发布日期:2024-06-2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地处浙闽赣交界山地,是钱塘江重要源头之一、江山港的发源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保护区内山脉地势高峻,有金衢第一峰大龙岗、飞连排瀑布、苏州岭古道、周村溪、龙井坑、红岩顶6个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开展科普宣传和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大龙岗是金衢第一高峰,海拔1500.3米,位于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西望江西,南接福建。其周边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8座,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98%,有“生态王国”之誉。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是中国第三纪植物的“避难所”之一,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

  因气候湿润,地形复杂,植被丰富,为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龙岗已成为浙江省野生动物最为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近几年,大龙岗及周边安装了100多部红外相机,拍摄到了黑麂、小灵猫、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黑熊、藏酋猴等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黑熊、小灵猫和藏酋猴,在浙江省少有活动记录。

  保护区内共有瀑布50余处,其中一处峡谷借助水势形成了江山市最长天然瀑布“飞连排大瀑布”,长100多米,最宽处约30米,如气贯长虹,颇为壮观。瀑布直泻而下,与保护区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展露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特别是雨后,空气清新,飞流直下的水流和青山共同演绎着动与静,完美结合,形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苏州岭古道位于保护区龙井坑境内,是江山与福建浦城的界岭。据考证,该古道建于秦朝,长5.5公里,始于双溪口龙井坑村,至福建省浦城县忠信乡海溪村。苏州岭,史称“柘岭”,因岭上柘树,故名,海拔1171米。后岭南建苏州亭,又名苏州岭。苏州岭水流三江,是江山港、南浦溪、丰溪河、周公源四条溪的分水岭,分属于钱塘江、闽江和长江水系。在唐代黄巢起义之前,仙霞岭古道未开通,苏州岭古道就是浙闽往来的重要通道。后黄巢起义放弃了经苏州岭的旧路,刊山伐道开通了仙霞关古道,浙闽开始通过仙霞关古道连通两地来往,曾经热闹的苏州岭古道渐渐沉寂下来。

  保护区内最大溪流为钱塘江水系支流周村溪,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123平方公里,汇入白水坑水库,是江山6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周村溪,旧称“小源溪”,发源于浙闽交界的狮子岭北坡,溪涧九曲十八弯,水质清澈见底,和双溪口溪交汇后流入白水坑水库。

  龙井坑位于保护区双溪口片区,在海拔1171米的浙闽交界苏州岭上,流淌着江山母亲河须江的源头之水。水是龙井坑的灵与魂,溪流山泉,从山脊深处充盈流溢,涓涓汇集。由西南向东北,穿行于山地丘陵之中,最终流入衢州与常山港汇合,再浩浩荡荡流入钱塘江。龙井坑名字里的“龙”,来自深山里天然形成的“龙门”。高山之水不停地冲刷着山石形成的“龙门”,瀑布从“龙门”中飞泻而下,如龙出头。传说这里曾经有龙出没,深山有龙,深潭如井,故曰“龙井”。

  仙霞岭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红色人文资源,可谓绿色与红色交相辉映。红岩顶位于保护区双溪口片区海拔1100余米的山顶,因山下有红岩石而得名。1935年5月,红军挺进师在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五县之间建立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江第一块游击根据地——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粟裕将军曾说过:“当年来自仙霞岭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红。”红军挺进师和中共江浦县委,以及所属的党组织在现今保护区范围内的活动不仅时间长、范围广,而且是斗争环境最残酷的时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党和红军与当地群众患难与共,鱼水相依,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扎根群众”为主要内涵的“红岩顶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之后,仙霞岭自然保护区也成为了江山市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