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被誉为“花中西施”,是“世界三大园艺植物”“中国十大天然名花”之一,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称。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隶属杜鹃花科落叶灌木,由植物学家丁炳扬等人1990年在浙江省天台县华顶山首次发现。每年4月初惊艳绽放,先花后叶,紫红色花朵,大而娇艳,素雅美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华顶杜鹃同时在杜鹃花科植物系统发育、表型发生、遗传机制等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
华顶杜鹃是浙江省特有种,资源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仅零星分布于天台华顶山、金华北山、磐安大盘山和宁波四明山等中高海拔的山地区域中。加之天然更新困难、种群衰退以及生境侵占、人为破坏等原因,已列入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和极小种群植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 年)》评估等级为濒危,2021年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
宁波市林场,位于浙东四明山腹地,经营总面积近10万亩,自然气候条件适宜,是宁波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11年植物专家在市林场黄海田林区做植物科考时惊喜发现了华顶杜鹃大面积分布,后在商量岗林区、灵溪林区、甘竹岭林区也陆续发现了华顶杜鹃的分布,四明山宁波市林场区域由此便成了华顶杜鹃资源数量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但前些年对华顶杜鹃资源认识和重视度不够,多次出现华顶杜鹃植株被当作杂灌木砍伐或被周边村民盗挖的情况,华顶杜鹃的保护工作就成了市林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资源调查
首先就是摸清市林场管辖范围内华顶杜鹃资源的具体分布以及生存状态,科研人员根据资源调查的结果,仔细研判、分类施治。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华顶杜鹃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基本上都是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在重点区块设立宣传警示牌,并加强护林员的巡护工作,有力打击了对华顶杜鹃的破坏行为。而针对部分华顶杜鹃生存环境恶劣或极易遭受盗挖破坏的少数植株,市林场人员对其进行迁地保护,一是尽可能地保证华顶杜鹃野生植株的保存,再就是有利于后续科研观测和科普宣传。
二、资源抚育
四明山的华顶杜鹃现存植株大多分布于人工松林,上层郁闭度大,林下灌木和藤本密布,和华顶杜鹃种群形成了很强的种间竞争,华顶杜鹃的生存条件不容乐观。为了华顶杜鹃的健康生长,有针对的资源抚育工作势在必行。自2020年以来,市林场累计完成华顶杜鹃资源抚育100余亩,抚育后华顶杜鹃野生植株的生长环境显著改善,开花效果明显提高。市林场科研人员对之前遭到破坏的华顶杜鹃植株也进行了专业的恢复方案设计,科学抚育,极力拯救。
三、种苗繁育
通过前面的华顶杜鹃资源调查和抚育工作,华顶杜鹃得到了基本的保护,但另外一个难题又来到了市林场科研人员的面前。调查发现的华顶杜鹃种群里大都是成熟的植株,非常缺乏幼苗和幼株,长此以往,种群就会面临老龄化进而走向衰退。怎么办?只能是想办法人工繁育种苗。常规最快的繁育方法就是扦插,但经过反复的试验,结果并不理想。好在市林场黄海田区块的华顶杜鹃结实量十分可观,技术人员就进行种子播种育苗,积累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林下种子繁育技术。种子苗生长缓慢,一年的幼苗才5~10厘米高,生长好的5年生幼苗高也就50厘米左右,这就意味着幼苗的培育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辛勤付出。通过多年的苗木繁育工作,目前市林场培育了约2万株的种苗。
四、野外回归
有了充足的种苗保障后,人工繁育植株野外回归便提上了日程。市林场技术人员首先对不同年龄规格的种苗和不同的栽植环境进行了回归试验,逐渐积累经验。技术成熟后,才开始着手让繁育的种苗真正回归到大自然的原生境中,逐步改善和恢复趋于退化的野生种群,也极大地缓解了华顶杜鹃的濒危程度。目前,市林场培育的华顶杜鹃种苗已在四明山黄海田、甘竹岭等原生地块进行回归种植1500余株,同时还赠送至省内松阳、磐安等地进行回归种植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展望
珍稀濒危植物华顶杜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短期的成果并不意味着最终的胜利。市林场华顶杜鹃野生资源的保育与繁育种苗的回归,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科学参考借鉴。下一步,市林场科研人员将继续做好华顶杜鹃的保育工作,科学探索其濒危机制,并尝试景观应用开发。在解决其人工繁育的基础上,推广华顶杜鹃作为园林绿化和景观植物在当地及适生地广泛栽培与种植,不仅实现物种的可持续化利用,亦可作为扩大种群数量保存种质资源的一种途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华顶杜鹃种质资源得以有效保护与摆脱濒危困境,还让更多人欣赏到这深藏山中的美丽杜鹃花。
(宁波市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