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省内要闻
 
     
 
 

浙江日报:让山林“绿”变成口袋“金”

 
 
发布日期:2024-07-1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三门县派“林下”人才走村入户

让山林“绿”变成口袋“金”

  “这石斛铁皮透亮,水分足!”7月8日清晨,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坝头村村民郑士迭在查看铁皮石斛长势后十分高兴,“想种好不容易,幸好有老师头。”

  不远处的大棚里,郑士迭口中的“老师头”陈孝赏正在为种植户讲解埋苗、覆土、除草和地块清理等实操技术:“栽培深度不能少于20厘米,室温控制在夜间15℃、白天28℃……”陈孝赏是台州市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2020年开始和坝头村结对。这样的林间课堂,每周雷打不动地举行。

  这几年,随着一批批“林下”人才的走村入户,种植户不仅信心倍增,种植技术也愈发专业纯熟。村里名贵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超400亩,去年中药材产值达600万元,山林里的“绿”不断变成口袋中的“金”。

  作为山区县,三门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7%。资源优势明显,可老百姓种植意愿和信心却不大。为此,针对特色产业,该县依托种植基地、共富工坊、专业合作社等打造产业实训基地,坚持“赛训结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大赛;绘制“产业人才地图”,整合人才区域分布、技术成果等信息,借助院校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技员等人才力量,构建县镇村三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帮助合作社、林农等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解决技术、生产、销售等问题;今年以来,选优农业技工32名,开展农民培训1.4万人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农人”。

  “这是杀青机,将刚采摘的叶子进行高温处理,叶子中的酶活性和水分会彻底停止、不再发酵……”在中试基地,台州学院三门研究院院长韩得满正在给种植户现场授课。

  这个2000平方米左右的中试基地,配备了一套药食同源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用于中草药超细破碎、制粒压片、覆膜包装等,可有效提高中草药的利用率,科技成果将辐射三门全县中草药种植户。

  “在专家的指导建议下,我们配备了智慧种苗繁育温室,育苗投产周期缩短,成本也跟着节省了。”台州加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尚盖告诉笔者,“我们又新种了15亩玫瑰花、25亩甜樱桃、100亩前胡,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铁皮石斛的茎、叶、花都可以通过不同工艺加工成产品;玫瑰系列从玫瑰花茶、玫瑰花酱等食品衍生出玫瑰纯露等护肤品……得益于各类专家人才的智力支持,基地作物和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除了种植环节,三门还注重用好经营管理、工坊运营、规划设计、电商推广等各类人才,“石斛伯伯”“梅你不行梅村长”等本地主播及新农人IP正加速孵化。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好,各类人才助力三门林业实现“点绿成金”。

(浙江日报 思艺 张卉卉)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