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林提〔2024〕38号 方婷婷、毛献明、胡秀秀、毛剑霞、史君齐等代表: 你们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加强森林防灭火建设、促进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现答复如下: 序号 | 具体诉求 | 答复内容 | 1 | 建立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保障机制。 | 生物防火林是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提高森林资源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争取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草原支撑保障体系支出)2.16亿元(其中:造林补助计划4494万元),落实省级林业专项资金6.59亿元(其中:森林抚育、珍贵彩色森林等任务计划7000万元),统筹支持包括防火林在内的造林和森林抚育、森林防火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系统建设等。鼓励各市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涉林资金统筹整合,切实推动防火林带建设。根据我省《中央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市县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可根据工作需要按规定采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探索实施差异化的财政补助政策,要求各地加强资金管理,做好绩效监控。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创新生物防火林工程建设机制,引导林业企业等社会资本和国有林场等参与防火林建设。 | 2 | 林业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作为。 | 生物防火林带是林火阻隔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防灾、富民、景观等多重效益,且具有自然协调、建设维护成本低的优点。省林业局十分重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将之纳入全省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美丽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工作,同步谋划、协同实施。结合国土绿化、乡村绿化美化和林业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协同布局,在营造林工作中,加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林技术指导与工作同步,加强防火树种选择与应用推广,切实加快我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在生物防火林带营建过程中,我省也将树种的抗火耐火性和树木的经济景观价值性结合起来考虑,做到森林防火、经济效益、景观价值多方收益。 | 3 | 科学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 省林业局编制了《浙江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全省范围的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农林交错区、居民点等区域的防火应急道路和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提高林火阻隔系统密度,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截至2022年底,全省国有林场现有生物防火林带1478公里。2023-2025年全省国有林场计划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48.2公里,抚育、维修生物防火林带248.2公里。各地依据《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 5007-2014)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技术规程》(DB33/T 2009-2016)的标准,扎实推进建设。衢江区综合考虑造林面积和森林防火实际需要,考虑在重点区域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力争5年建设50公里。 |
感谢你们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局门户网站(http://lyj.zj.gov.cn/),了解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省林业局森林防火处 温怀秒 联系电话:0571-87399138 浙江省林业局 2024年6月29日 附件 浙江省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 第三章 规划重点 第二节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二)林火阻隔网。 林火阻隔网包括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根据《浙江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全省“十四五”期间新增10000千米林火阻隔网。 浙江省属于立地条件优越,适宜防火树木生长的南方林区,林业主管部门重点安排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生物防火林带是在林区内,采用抗火、耐火树种人工营造或利用现有林分改造培育,具有阻隔林火蔓延功能的带状或块状林分,具有自然协调、建设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生物防火林带重点建设区域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外围、国有林场、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重点公益林区、重要林特产业区、易燃针叶林大面积连片分布区、集中墓葬区、军事基地及油库、仓库等其他重地。依据《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 5007-2014)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技术规程》(DB/T 2009-2016)的建设标准,沿省、市、县行政界及重点防火区山脚、山脊线或与主风方向垂直建设或者改造区域性生物防火林带;沿乡镇行政界或者其他防火管控单位边界,建设副生物防火林带;林带宽度应以满足阻隔林火蔓延为原则,一般不小于被保护林分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重点防火区域主防火林带≥20m,副防火林带≥10m;一般防火区域主防火林带≥15m,副防火林带≥10m。陡坡和峡谷地段的林带应适当加宽。 树种选择上,应选择常绿阔叶、抗火耐火能力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萌芽力高、枯落物分解快、抗病虫害的树种。在满足抗火阻燃功能的前提下,应选择兼具景观、生态等多种用途的树种。 各地应与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浙江省十大名山公园提升结合,积极开展林火阻隔网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全省总规划建设长度10000千米,其中新增生物防火林带1855千米,具体规划见附表3。 表3-1 林火阻隔系统控制标准 单位:千米、公顷、米/公顷 火险分区 |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 林火阻隔网密度 | 高火险区 | <500 | >17.88 | 一般火险区 | 501~1000 | 17.88~12.65 | 低火险区 | 1001~5000 | 12.65~5.66 |
注:参照《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 5007-2014) 表3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表 单位:千米 序号 | 地区 | 县(市、区) | 新增生物防火林带 | 合计 | 1855 | 1 | 杭州市 | 小计 | 430 | 西湖区 | 10 | 萧山区 | 5 | 临平区 | 10 | 余杭区 | 30 | 临安区 | 30 | 桐庐县 | 15 | 淳安县 | 235 | 建德市 | 80 | 富阳区 | 15 | 2 | 宁波市 | 小计 | 55 | 海曙区 | 3 | 江北区 | 2 | 北仑区 | 4 | 镇海区 | 1 | 鄞州区 | 6 | 奉化区 | 15 | 象山县 | 4 | 宁海县 | 6 | 余姚市 | 12 | 慈溪市 | 2 | 3 | 温州市 | 小计 | 300 | 鹿城区 | 5 | 龙湾区 | 10 | 瓯海区 | 30 | 洞头区 | 10 | 永嘉县 | 45 | 平阳县 | 15 | 苍南县 | 30 | 文成县 | 65 | 泰顺县 | 40 | 瑞安市 | 30 | 乐清市 | 15 | 龙港市 | 5 | 4 | 嘉兴市 | 小计 | 10 | 海宁市 | 5 | 平湖市 | 5 | 5 | 湖州市 | 小计 | 95 | 吴兴区 | 5 | 南浔区 | 10 | 德清县 | 10 | 长兴县 | 50 | 安吉县 | 20 | 6 | 绍兴市 | 小计 | 100 | 越城区 | 7 | 柯桥区 | 3 | 新昌县 | 15 | 诸暨市 | 10 | 上虞区 | 35 | 嵊州市 | 30 | 7 | 金华市 | 小计 | 160 | 婺城区 | 15 | 金东区 | 10 | 武义县 | 35 | 浦江县 | 10 | 磐安县 | 35 | 兰溪市 | 10 | 义乌市 | 15 | 东阳市 | 15 | 永康市 | 15 | 8 | 衢州市 | 小计 | 145 | 柯城区 | 10 | 衢江区 | 25 | 常山县 | 20 | 开化县 | 70 | 龙游县 | 10 | 江山市 | 10 | 9 | 舟山市 | 小计 | 5 | 普陀区 | 5 | 10 | 台州市 | 小计 | 295 | 椒江区 | 20 | 黄岩区 | 30 | 路桥区 | 0 | 玉环市 | 20 | 三门县 | 30 | 天台县 | 40 | 仙居县 | 50 | 温岭市 | 45 | 临海市 | 60 | 11 | 丽水市 | 小计 | 260 | 莲都区 | 20 | 青田县 | 45 | 缙云县 | 45 | 遂昌县 | 40 | 松阳县 | 10 | 云和县 | 15 | 庆元县 | 15 | 景宁县 | 40 | 龙泉市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