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萧山:一树“双丰收”

 
 
发布日期:2024-07-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日报
字号:


一树“双丰收”

梨树上寄生铁皮石斛 多则一棵树能“采”约3400元

  梨树上长梨不稀奇,但梨树上长出了“仙草”,你见过吗?

  在戴村镇佛山村的杭州萧山萧南家庭农场,这里栽种的大大小小700棵梨树上寄生着有“人间仙草”之称的铁皮石斛,实现了一树“双丰收”。

  眼下,梨树迎来全面采摘期。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萧南家庭农场,沿着原生态的石头路上山,漫山遍野的梨树硕果累累。走近细瞧,在这些梨树的树干上,一丛丛石斛生机盎然,茎条饱满,长势喜人。

  “我们种的是翠冠梨,但由于和石斛共生,很多客户也喜欢称它为‘斛梨’。”介绍起自家种植的梨来,农场主郭红兰满脸的自信。

  拆开防护纸袋,一颗个头饱满、圆滚滚的“斛梨”探出头来。“别看这梨个头不大,但浓缩的都是精华。”郭红兰笑着介绍,由于梨树上寄生着石斛,为了尽可能还原其野生生长环境,农场采用“人种天养”“拟境种植”的方法,从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对梨树不施农药化肥,也不进行除草除虫,极少进行人工干预。因而,这样栽种出来的梨,也完全是原生态的,虽然个头相对较小,但吃起来爆汁清甜,肉质也更加细腻。

  而对于这样生长的铁皮石斛来说,梨树则为其充当了很好的“保护伞”。郭红兰说:“在炎炎夏日,梨树的叶子可以为石斛遮阴,到了下半年,叶子慢慢凋零后,又可以让石斛获得充足的光照。同时,与大棚种植相比,让石斛长在梨树上,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蜗牛这个‘天敌’,还有利于使石斛激发出更多胶质,造就它更好的品质。”

  如此一举多得的种植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原来,郭红兰的丈夫陈周火祖籍浙江磐安,那里有着“中国药材之乡”的美誉,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陈周火自小便与药材结下不解之缘。

  十多年前,郭红兰、陈周火夫妻俩开始投身农业,并将目光瞄准了中药种植产业。两人立志要种出非野生却优于野生的铁皮石斛。石缝里、悬崖上、树干上……通过一遍遍模拟野生石斛各种生长环境,一次次向相关领域专家“取经”,夫妻俩潜心钻研,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去年春天,经多方考察,两人相中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佛山村,打造了这片特别的梨树林。令郭红兰颇感欣慰的是,这种新鲜的种植模式,很快换来了口碑、市场的双赢。

  “我们的梨主要靠的是口口相传,今年很早就有人来预订了。”郭红兰笑着说,铁皮石斛的采收期要到明年三四月,不过,目前农场开发了不少铁皮石斛加工衍生品,也很受客户的欢迎。

  郭红兰算了一笔账:目前农场内栽种的梨树中,树龄10年以上的梨树共70棵,这些树平均每年一棵能产梨约25斤,按10元/斤售价算,约得250元;产铁皮石斛鲜条约4斤,按平均800元/斤售价算,约得3200元。那么,仅一棵这样的梨树就可以“采”得约3400元。

  郭红兰表示,由于农场还刚刚起步,大部分栽种的梨树树龄在5年左右,产量还较低。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些梨树的长大,总体收益也将逐年提升。

  除了在梨树上寄生种植铁皮石斛,夫妻俩还在林下套种玉米、西瓜、三叶青等蔬菜、药材,“希望通过打造复合式、立体式的林业产业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对于农场未来的发展,郭红兰信心满满。

(萧山日报 记者 何可人 李霖达 通讯员 周介媛)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