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速,农田野生蟾蜍栖息地大面积缩小,加速了野生蟾蜍资源的枯竭。按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 年)》要求,急需用人工规模化养殖蟾蜍替代野生蟾蜍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避免野外捕杀造成的生态危害。国家多部政策法规支持珍稀濒危药材产业发展。 为此,峰源乡积极促成相关企业合作,并于近期举行珍稀濒危药用蟾蜍养殖项目签约仪式,计划在峰源乡孙畲村筹建标准化中华大蟾蜍养殖基地,进行仿野生活体养殖。该示范基地规模28亩,上游种植防护带80亩,预计50个养殖池,计划2024年完成基地的初步建设和引种工作。 据了解,中华大蟾蜍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具有药用价值,其主要的药材产品蟾酥、蟾衣等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肿瘤、皮肤科、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为珍稀濒危的名贵药材。以科学手段发展濒危珍稀中药材的人工规范化养殖和有效成分提取,既保护了自然生态,又保证了中药材的道地性以及原料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可追溯性。 蟾宫科技在中药原料药蟾酥的生产和提取上完成了全链条突破,计划3年内完成国内首个珍稀濒危药用动物养殖的GAP认证,预计到2025年底达到每亩4000只成蟾规模。企业稳步发展后,年产值可达千万元,带动农户增收近万元。 下一步,莲都区将持续跟进中华大蟾蜍养殖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切实带动全体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也为高山区域乡村共富提供破题样板。 (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