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
青田:公益林下幸福民 |
| ||||
今年正值浙江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周年,岁月悠悠,林海苍茫,离不开用心的治理与维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青田县,充分依托森林优势,20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林天然林建设,建设规模位居全市第二,全省第三,有效保护了瓯江岸线、滩坑等大中型水库周围、鼋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森林。 绿林繁茂,全面振兴。青田县现共有林地面积296.85万亩,森林覆盖率78.88%,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205.8万亩,停伐管护天然商品林面积3.08万亩,20年来累计发放公益林天然林补偿资金9亿多元。为打造四时分明的健康彩色林相,青田县“送苗下乡”“引林入城”,兴盛植树造林之风,不仅点绿荒山荒地,改造低效林、抚育中幼林、培育大径材,在瓯南街道、油竹街道种下青冈、美人梅、映山红等多样植物,近三年来还栽植木荷、枫香、红豆树等珍贵树种共600余万株,并打造瓯江两岸及沿线景观点,如垂丝海棠园、“云山闻樱”樱花园、平演防洪堤花卉景观绿道和东堡山郊野森林公园等,大大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品质,不断深化“青田县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瓯江山水诗路美丽生态廊道建设”两大工程。 青田县公益林在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森林生态文化弘扬等方面发挥巨大效用,不仅改善了森林景观,助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还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青田县将林下种植的补助标准从500元每亩提升至2000元每亩,对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林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邀请专家实地指导。于是,公益林下黄精起,更有灵芝、三叶青、大球盖菇等被陆续种植,甚至加入了养蜂、养鸡,开启林下“种植+养殖”的新模式。此外,林下旅游、康养等多种特色经济产业并举,如青田县北山镇的泉山村,作为千峡湖核心区域的“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将森林资源巧妙转化成了经济优势,大力促进林农增收,增添民生福祉。 创新治理,久久为功。青田县实行公益林网格化、全覆盖管护模式,真正构建起“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林长制责任体系。全县共划分护林责任区597个,配备护林员616名,更有华侨林长定期巡林。同时,青田县加大综合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并成立公益林历史遗留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有效解决了各类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另外,信息化技术和数智赋能为青田县公益林管理水平提质增效,青田县全面推进护林员监管体系、公益林天然林应用场景信息化建设,规范公益林变更调整,确保建设规模,实现“地、图、人、钱”闭环协同管理目标,并依托数字档案管理模式,完善各类资料的存储。为更好地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灾后快速恢复能力,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青田县从2009年开始连续16年将公益林纳入政策性综合保险。 公益林建设俨然成为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惠农最广、功能最全的生态及民生工程,成为打造“森林青田”、厚植生态底色、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今后,青田县也将持续创新思维,造林护绿,巩固成果,夯实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方共赢的局面,让林木脉脉,绿色永续。 (青田县林业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