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体趋势
浙江省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经专家及市县测报技术人员根据各市县预测分项数据、2022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基数、防治情况以及未来气候趋势,综合分析、会商,预测2023年我省林业有害生物仍将偏重发生,全省的总发生面积预计将会在560万亩左右,发生面积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而周期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将会趋于平稳、小幅波动上升。
松材线虫病在浙江发生范围已处于历史高位,疫区数量已经“触顶”回落,通过综合治理和林分改造,浙江北部、东部发生区的发病面积和病死树数量正在逐年减少,浙南的温州、台州,浙中的金华等疫区的发生面积和死树株数也将开始进入下降通道,但浙江西部、西南部风险加剧,疫情逐步向西南扩散,衢州、丽水的部分县疫情爆发风险加剧。全省总体发病面积、致死松树总体趋于缓慢减少。松褐天牛因松材线虫病防治力度加大,发生面积和为害树木数量将会继续回落。马尾松毛虫、柳杉毛虫等松杉林周期性食叶害虫的发生已处于发生高峰期,将逐渐趋于平稳、小幅波动上升。竹子病虫的发生面积受气候和竹林大小年生产影响,将会有所减少;香榧、油茶等新兴经济林因引种扩种较多,虽然发生面积不大,但有虫面积不小,为害将会在未来几年缓慢上升,其他如山核桃、板栗等传统经济林,通过这些年生态治理,经济市场调控、生产规模压缩,有害生物发生将进一步得到控制。园林绿地、景观林有害生物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多,为害的病虫种类和发生面积将会有小幅上升。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为美国白蛾适生区,寄主较多,已连续两年在浙江嘉兴的监测中发现成虫,今年嘉兴平湖市、嘉善县首次监测发现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零星为害,主要为害枫杨、落羽杉、桑树等植物,后续需要做好美国白蛾的监控。
二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项预测分析
1、松材线虫病 基于2022年全省松材线虫病556.39万亩的疫情基数,加之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虫口基数高、新老发生区交替变化,局部地区疫情分布点多面广此消彼长;鉴于我省防控工作不断巩固加强,疫情高发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预计2023年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将控制在502万亩左右,相比今年会有一定幅度下降,以温州、台州、丽水、金华等地为严重发生区域。
2、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属钻蛀性害虫,防控难度大,林间种群控制是个长期过程,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地压制。根据各地诱捕数据及近几年发生发展规律,近几年松褐天牛发生将趋于稳定,发生面积与致死松树数量回归正常水平,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故预测2023年全省将发生松褐天牛16万亩左右。
3、松毛虫、柳杉毛虫等松杉林食叶害虫 松毛虫等松杉林食叶害虫预测2023年发生面积约27.78万亩,其中松毛虫22.38万亩,柳杉毛虫约5.4万亩。松毛虫是典型的周期性食叶害虫,从近些年发生规律看,每3-5年为一个发生周期,发生区域相对稳定,整体区块稍稍向北偏移,呈局部块状发生,近年的发生面积将会有一定幅度上升,预计主要分布在衢州、丽水等地松林。柳杉毛虫高发地主要分布在温州的文成、苍南、平阳、永嘉和泰顺等高山远山地区。
4、竹林病虫 全省竹林病虫预测2023年发生面积约12.91万亩,与2022年相比有所下降。其中,一字竹象发生约4.77万亩,主要分布于丽水的庆元、龙泉等地;卵圆蝽约3.3万亩,主要分布于衢州的龙游、衢江和湖州地区等主要竹子产区;竹螟发生约1.73万亩,刚竹毒蛾约2.45万亩。其他为害竹林的竹篦舟蛾、黄脊竹蝗等有害生物,零星分布在衢州、台州、丽水和宁波等地。
经过多年综合治理,今年一字竹象、竹螟、卵圆蝽等一些常见的竹林有害生物发生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竹产业调整,毛竹收购价格下滑,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较低,竹林经营方式的改变,引起竹螟等为害竹林的病虫害种群变迁,同时天敌种群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加,因此竹螟、刚竹毒蛾等发生呈下降趋势。但竹林经营水平下降后,特别是失管竹林,林内竹子密度高、死竹多,卫生状况差,竹林病害发生可能会有所上升。
5、 经济林病虫 预测2023年全省经济林病虫发生面积约8.8万亩,同比持平。我省的经济林主要为板栗、山核桃、香榧、油茶等干果、油料类林种。
主要经济林病虫中,预测山核桃花蕾蛆的发生面积约2.7万亩,山核桃干腐病约2.9万亩,山核桃其他病虫约1.32万亩,主要分布于桐庐、淳安、建德和临安等山核桃产区;预测板栗病虫害发生约0.41万亩,其中栗瘿蜂发生面积约0.37万亩,板栗蚜虫0.02万亩,主要分布于景宁和庆元等板栗产区。其余经济林病虫害约1.48万亩,继续呈上升态势,预测有油茶煤污病、板栗潜叶蛾、香榧硕丽盲蝽和柿树病虫害等小规模发生。
6、园林绿化苗圃等其它病虫 预测为害绿化通道、苗木等病虫害发生约为2.5万亩。受反常天气和人为经营影响,局部区域、个别病虫害有可能成灾,突发性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加大。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为美国白蛾适生区,寄主较多,周边的上海、江苏、安徽等省份已有发生,传入的危险性极大。
7、美国白蛾 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为美国白蛾适生区,寄主较多,嘉兴市平湖市、嘉善县连续两年诱捕发现美国白蛾成虫,已被列为美国白蛾疫区。今年两地已零星发现第一代幼虫网幕,预计美国白蛾在杭嘉湖平原,特别是向平湖市、嘉善县周边县区扩散的危险性极大。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安全,服务、指导林农有效防范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成灾,下一阶段的对策思路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省委书记袁家军对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批示精神,围绕“在更严要求、更高水平上遏制重大有害生物危害”的总体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工作,扩展监测覆盖面,引进先进测报技术和手段,有效提高监测预报水平,探索推进测报、防治工作社会化服务进程,坚持全面预防、防治结合,调节森林生态自我修复功能,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
(一)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工作
动员部署松材线虫病疫木清零行动,下达年度疫情防控任务,对各地除治工作开展除治质量、除治进度和资金保障“三跟踪”,扎实开展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推动变革,提高除治质量,贯彻落实领导指示精神,督促各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除治合同,实行第三方质量抽查机制,实现省级抽查监理全覆盖。
(二)加大对美国白蛾等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防控和阻击工作
继续抓好美国白蛾、舞毒蛾、红火蚁等重大有害生物调查工作和跟踪监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坚持全覆盖的林业小班化管理,建立健全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按照《浙江省美国白蛾防控方案》的分区施策要求,细化监测、阻击、扑灭等措施,开展全省性的监测防控工作。
(三)加快机制创新、推动智慧防控
全面推广“数字森防”平台应用,通过技术倒逼、机制重塑,进一步完善监测防控各个环节。认真总结成功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和省市县级测报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实监测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充分调动基层监测站点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基层森防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整体提升森防队伍监测预报、防治等能力和水平。加大科学研究支持力度,针对疫情监测、检测、除治、监理、检疫等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开展研究。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配合,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疫情监测、除治监管,推动决策更加科学、治理更加精准、服务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