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省内要闻
 
     
 
 

中国绿色时报头版头条:浙江嘉木叠翠越千年

 
 
发布日期:2024-09-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号:


《中国绿色时报》2024年9月24日头版头条报道:

浙江:嘉木叠翠越千年

  和一片叶子对视,感佩良久。

  在越剧发祥地浙江嵊州东王村,望着这棵古樟树斑驳的纹理,叶片间闪烁着光影,簌簌声仿佛穿越时空的低唱。

  百年前的人们,是否也被这样的场景触动,才留下传世的曲调。

  这棵古樟树见证了越剧诞生。据史料记载,当年越剧的创始人,每每创作思路枯竭,总会绕着它行走,灵感也随之而来。

  而古树带给人们的,远不止这些。

香榧古树 吴剑摄

  阅古今,见证千年诗路

  浙江的山水风光孕育出灿烂多彩的文化,这里不仅有百年越剧,还有千年唐诗。

  遥想当年,先人们漫步于途,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墨轻染,林木郁郁葱葱,溪水潺潺之声自古朴石桥下悠然传来,清冽的空气中隐约缠绕着淡淡的雾霭。唐代先后有400余位诗人从杭州钱塘江出发,经绍兴,终抵天台山,用双脚把胜地连成一线,并留下1500多首经典唐诗,共同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让“诗的国度”璀璨生辉。

  不论山水还是人文,这一切都有树见证。

  浙江省现有古树名木27.5万株,古树群3637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13408株、二级保护50545株、三级保护210829株,名木147株。这些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演绎着岁月的诗情画意。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越州,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

  巍巍会稽,钟灵毓秀,孕育出了“木之奇者,有稽山之海棠榧桧”。榧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之一,出现在距今大约1.7亿年的中侏罗纪。香榧生命力极强,寿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与银杏一样为长寿树木。香榧树生长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

  “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自唐代开始,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以香榧为题材所作的诗词,以及历史名人关于香榧的轶事,有不少流传于今。绍兴市柯桥区现有古树中古香榧数量最多,有20343株,树龄500年以上古香榧有1018株,1000年以上22株,被誉为“中国香榧之乡”。

  香榧树散落各处,千百年来已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共同编织着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图景。而当这些古老的香榧树汇聚成群时,又演绎出另一番精彩。

  建机制,加强古树保护

  相较于孤零零矗立、散布四野的单一古树,古树群以一种更为紧密相依、情深意长的姿态,携手共度了一个世纪乃至更长的时光。它们之间似乎流淌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厚情感,宛如被一条隐形的纽带紧紧相连,共同经历了岁月的风霜雨雪,见证了时间的缓缓流淌。

  2013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入选15处“中国最美森林”。

  2023年,会稽山古香榧群和大香林古桂花群成功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柯桥区稽东镇因地处会稽山东麓而得名,是“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产区之一。稽东镇现有香榧种植规模5万亩,其中古榧树2.1万余株,青果常年产量达到400万公斤至500万公斤,带动近3400户榧农增收致富。

  香榧是稽东的金名片,也是许多稽东百姓的生活来源,当地人常说“家有一树,生活无忧”,由此可见香榧对于当地的重要性。稽东目前的香榧年产量可达80万公斤,经济价值超过1亿元。

  站在山脚之下,面对着1570年悠久历史的“香榧王”,护林员祝渭江细心地审视着树干上的纹理,检查是否有任何变色或发白的迹象,这往往是树木健康状况的微妙反映。随后,他打开手电筒,深入一截空洞的断枝内部,仔细探查是否潜藏着害虫的踪迹。

  “在稽东这片山区,古树名木中最为瞩目的便是榧树了。”他介绍道,“我们采取分区块巡查的方式,确保每一片区域都能得到妥善的关照。每个村庄都配备了一名专业的护林员,他们肩负着守护这些古树安全的重任,让这份自然的遗产得以世代相传。”

  为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绍兴市柯桥区在对辖区内的古树分步开展古树健康因子“体检”,在全面掌握古树健康情况的基础上,分年度对濒危树种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科学开展古树保护工作。古香榧群保护范围内设置土壤检测试验点7处,分析研究土壤样本170余份,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绿色、生态的古榧树施肥体系。古香榧群周边建设11套自动气象监测站,将古香榧群稽东12个村及香榧合作社有关人员纳入气象直通式短信服务平台,确保发生灾害天气时,能第一时间收到气象预警提醒和实况通报服务。

  新技术,助力生态永存

  古树名木,历千百年而常青,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人对其精心的保护与呵护更是功不可没的关键因素。

  如何通过新技术应用让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更加智慧、便捷、高效?这是杭州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心主任吴海霞一直思考的问题。

  云栖竹径公园地处杭州西湖西南五云山南麓,是一座山坞里的公园。竹林中竹径按清康熙时的御道原状修建,竹径的尽头即为云栖寺旧址。云栖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清康乾之际是云栖寺空前鼎盛的时期,康熙曾四游云栖,乾隆南巡也曾六到云栖。“云栖梵径”就在李卫增修西湖景目时被列入当时西湖十八景之一。1985年被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陈云同志为“云栖竹径”题名,并在径旁亲手种下3棵香樟。

  修篁夹道、古木林立的云栖,多的是百岁以上的参天古树。在云栖竹径有120棵古树,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古树资源最多的景点。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开发建设了杭州智慧园林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杭州智慧园林综合管理平台中的古树名木管理子平台,杭州城区古树名木“尽在掌握”。其中,古树名木数字档案库可查询古树名木的保护级别、责任单位、树种类型、养护单位等信息,也可以通过地图定位即时查看古树名木的位置信息。“古树名木一张图”则由类型统计、科属统计、古树体检等模块组成,便于管理者从宏观上掌握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及属性信息,针对单株情况,可看到古树编号、科属名、地点、树龄、经纬度、环境及细节图、土壤条件等。

  借助智慧城市、数字园林等平台实现古树管理各环节的数字化,在现有白蚁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管理现代化手段,让已经呼吸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古树变为数字化的代码,形成古树档案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植物条码化、历史故事化、文化传承化,确保古树名木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永存保留。

  “保护古树名木,不仅仅是保护树本身,也是在保护树木所在的文化场域。让古树名木文化深入市民生活,在给大家带来乐趣的同时,也是为这些‘会呼吸的文物’撑好保护伞。”吴海霞说。

  以古树为媒,持续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和自然课题。湖山觅嘉木,组织探寻古树名木City Walk线路,循着这些线路,在历史长河中探寻城市的古树坐标和文化脉络;讲述《古树观察员》,普及古树的年轮、枝叶、纹理观察和树龄、不同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等知识;结合“活文物”古树,沉浸式推出“古树印章集”“天空之境——和古树同框”“植物拓染”等科普活动,让公众亲近古树,理解自然,传播古树文化。

  多渠道,推动价值转化

  “银杏长廊是我家,建设发展靠大家;银杏古树要爱护,前人栽树后人富……”2018年初夏,位于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景区的5个村联合制定了以保护银杏树为核心内容的《八都岕岕规民约》,被当地村民称为“杏”福约定。

  小浦镇八都岕是全省古银杏重点分布区域之一,连绵12.5公里的山岕内共分布百年以上古银杏3516株,占全县古树总量的80.3%,被评为“浙江最美古树群”,长兴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

  近年来,八都岕培育“杏福”民宿,以古银杏元素为核心、古银杏保护为底线,制定建设标准,培育特色民宿,带动古树旅游。融深“杏福”岕里,融合古树文化和八都岕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森林旅游业态,以银杏文化旅游节为核心,推出岕里闹元宵、咖啡文化节、风筝节、萌宠节等“一月一节庆”活动,以八都岕古树文旅为纽带,引进了小浦星谷、秋山集、岕里婚庆博物馆等一批森林旅游项目。

  “我们要多维度发挥古树价值。立足古银杏群落,以‘古树佳’带动‘古树+’,培植‘杏福’文旅品牌,充分展示古银杏特色文化。打造‘杏福’景观,以八都岕古银杏长廊为核心,结合节点绿化提升、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庭院创建,不断优化、美化古树环境。”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王宝华介绍道。

  古树名木,宛如静默的“绿色史书”,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化脉络,让历史的深邃与自然的生机在此交织共鸣。

  “疑有仙灵隐其内,盘根错节似龙蟠。”它们的树皮上镌刻着时光的印记,每一道裂纹都像是历史的低吟浅唱,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在岁月的长河中,于天地之间巍然挺立,愈发显得苍劲有力,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永恒守护者。

(中国绿色时报 王江江)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