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碧水青山 生灵乐园——浙江省黑麂抢救保护基地

 
 
发布日期:2024-09-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浙江省黑麂抢救保护基地位于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区钱江源园区(以下简称“钱江源园区”),以保护黑麂野生种群和栖息地为根本目的,以种群监测、栖息地改造、繁育研究、野外放归为重要手段,提高黑麂种群数量,提升黑麂的生存能力和避免种群退化。通过基地的建设,完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体系,加大科技支撑和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组建保护与科研技术团队,建成一座以保护为核心、以黑麂为重点,兼顾科研观赏等综合性野生动物抢救保护基地,积极打造濒危物种抢救保护的全国样板。

  生境保护 共筑美好家园

  黑麂是中国东部地区特有、濒危物种,同时也是钱江源园区首要的保护对象。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黑麂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原生地带性植被被破坏,造成黑麂栖息地减少,加剧了不同适宜栖息地斑块之间的隔离,对黑麂种群的增长和扩散带来限制。

  钱江源园区内的黑麂适宜栖息地集中在古田山片区和钱江源片区内,同时也有部分区域分布在这两个原有保护地的范围之外。国家公园的管理着眼于黑麂栖息地的恢复和廊道建设,通过栖息地改造提高低海拔人工杉木林的物种多样性,促进次生林的演替,扩大黑麂适宜栖息地的面积;通过建立廊道等措施,促进不同斑块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以达到促进黑麂数量增长的目的。恢复黑麂栖息地的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森林的水土涵养、碳存储等生态系统功能。

  网格监测 掌握一手资料

  全域网格监测。2014年,利用ArcGIS软件将古田山保护区划成93个1千米×1千米的调查网格,每个网格布设一台红外相机,长期实时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85台。2018年,钱江源园区完成全域263台红外相机布设。2023年,针对黑麂活动区域又增加布设140台实时传输红外相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发现黑麂主要活动于古田山片区的核心区,并掌握了黑麂在国家公园内的分布情况。多年来,通过推进实时监测传输的红外野生动物识别系统建设,不仅实现了自动识别物种归类,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掌握了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种群迁徙、数量变化、物种分布和生境变化等一手资料。

  科学研究 提升保护能力

  自1999年以来,管理单位已多次组织开展黑麂资源调查与研究。1999年7—8月,开化县林业局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组织了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浙江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综合科学考察队,对古田山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论证,并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和白颈长尾雉进行了专题研究。2014—2016年,浙江大学组织综合科学考察队,对古田山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包括黑麂专题研究。2017—2019年,浙江大学组织综合科学考察队,对钱江源园区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研究。2019—202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开展黑麂保护研究,以钱江源园区为研究基地,从生态、保护、系统演化、染色体演化等多层次开展了中国黑麂分布、种群、栖息地、遗传多样性、基因组演化等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了麂属物种种系发生和染色体演化等研究工作。2021年,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调查与评估浙江省野生黑麂种群现状,掌握了黑麂在浙江省的分布情况。通过多年的研究,基本掌握了黑麂在钱江源园区内的分布、适宜栖息地分布等资料,为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奖励机制 完善监督管理

  2019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钱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举报救助奖励暂行办法》,建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救护奖励800元/起、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奖励500元/起、省重点野生动物奖励300元/起、三有动物奖励50元/起的机制。

  自2019年始,共救助野生动物1420余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只,如穿山甲、东方白鹳、白颈长尾雉等;救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8只,例如蛇雕、白鹇、豹猫等;救助一般保护野生动物1000余只,包括鼬獾、猪獾等。共计发放奖励金19.69万元,有效促进野生动物的抢救保护工作。

  宣传科普 增强保护意识

  活动宣传。结合“爱鸟周”“宣传月”“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活动日,通过悬挂标语和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在国家公园片区内、辖区重点区域和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衢州市开化县人民法院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在苏庄镇中心小学、国家公园科普馆开展普法宣教活动。

  校园宣传。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生态日期间,走进苏庄镇中心小学、何田小学、实验小学、天地小学等学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主题活动,向学生们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野生动物知识、鸟类品种及遇到野生动物时应急处理办法等,让学生从小树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自然资源的价值观,懂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媒体宣传。借助新媒体宣传渠道,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增强广大市民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局面。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