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飞越山海 神鸟徙来——浙江省中华凤头燕鸥(定海)抢救保护基地

 
 
发布日期:2024-09-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浙江省中华凤头燕鸥(定海)抢救保护基地位于舟山市本岛西北部,距本岛7公里的灰鳖洋海域的五峙山列岛。自2008年发现并繁殖成功浙江省首只中华凤头燕鸥雏鸟以来,通过加强生境改造、人工招引、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监测等保护措施,成功孵化中华凤头燕鸥雏鸟98只,2022年实现两个近距离岛屿同时繁殖成功中华凤头燕鸥雏鸟的世界先例,并在2023年完成了全球第1只中华凤头燕鸥雏鸟标本制作,为这一极度濒危物种摆脱灭绝风险起到了重大作用。目前,基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

  加强实地巡查 驻岛跟踪研究

  舟山五峙山列岛自1986年5月发现有黑尾鸥和白鹭繁殖后,就派专人和专船进行巡护。据2023年统计,在五峙山列岛繁殖的中华凤头燕鸥有74只,大凤头燕鸥有1.1万余只,黑尾鸥有6000余只。目前基地共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专职工作人员2名,野外巡护人员3名,配有船只1艘。每年4—9月海鸟繁殖季,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巡逻船只和巡护人员都会进行实地巡查。在此期间,技术支撑团队浙江自然博物院委派监测员对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进行跟踪监测,2023年有4名监测员和1名科研人员持续驻岛守护和监测,并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改造栖息环境 护航海鸟繁殖

  为确保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稳定繁殖、提高繁殖成功率,舟山五峙山列岛自2015年实施中华凤头燕鸥人工招引和种群恢复,重点对丫鹊山屿(中华凤头燕鸥主要的繁殖栖息岛屿)进行栖息环境适宜性改造。在技术支撑团队指导下,逐年进行微环境改造,每年4月繁殖期前对繁殖区内的植被进行人为控制,对燕鸥繁殖造成威胁的蛇、鼠等捕食者进行控制,并在繁殖场区布设假鸟模型、使用音箱招引鸟类进行持续维护,为中华凤头燕鸥提供适宜栖息地近2万平方米,最大程度地保障其成功繁殖。此外,基地还委托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对保护区海域的水质、渔业资源进行跟踪观测,为中华凤头燕鸥提供适宜栖息环境的保护进行密切监测。

  保护濒危物种 促进种群恢复

  舟山五峙山列岛在2008年发现有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栖息繁殖,在保护区的精心管护下,当年就繁殖出两只中华凤头燕鸥雏鸟,这是中华凤头燕鸥在浙江的首次成功繁殖。此后连续多年中华凤头燕鸥在舟山五峙山列岛成功繁殖。2015年,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保护区与技术支撑单位浙江自然博物院开展合作,采用社群吸引技术在丫鹊山屿实施中华凤头燕鸥人工招引和种群恢复,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逐步稳定。

  2008—2023年,在舟山五峙山列岛共孵出中华凤头燕鸥雏鸟98只,为这一极度濒危物种摆脱灭绝风险起到了重大作用。目前,舟山五峙山列岛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种群,这是中华凤头燕鸥抢救保护工程中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为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保护和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智慧鸟岛” 数字信息监测

  为改变保护区仅依靠人工上岛巡护和单一摄像头观察、缺乏更有效信息化监测、无法进行更科学分析研究的困境,2021年8月,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同意实施《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智慧鸟岛”建设实施方案》,项目被列为2021年浙江省林业重点工作任务。

  “智慧鸟岛”包括舟山五峙山鸟类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管理平台、电力系统建设和通信基站“信息高速公路”提升改造,建成了集风光柴储为一体的全国首个鸟类保护区离岛微电网电力系统,为24小时不间断监测鸟类栖息繁殖情况和全天候科学管护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和信号保障。

  综合管理平台依靠前沿数字技术实现智慧化管理,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将五峙山列岛建模入网,随时定位切换植入各岛屿的共计84个监控,全维度全覆盖地打通实时监测通道,实现24小时随时随地守鸟护鸟,全天候全过程近距离观测中华凤头燕鸥等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环境;通过17台边缘计算机大数据算法导入,实现人工智能鸟类识别与标记功能,准确率达95%以上。同时,平台还兼具生态环境因子检测、入侵防御等功能,将岛上的土壤、温度、风力、光伏发电的数据,以及驶入保护范围的船只等数据传回,可实时显示并进行监测监管,达到信息闭环。

  线上线下联动 科普宣传推广

  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通过多种主题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保护区,在当地的多所小学、社区、机关和浙江海洋大学等单位进行图片展览、主题讲座等科普教育活动,以提高大众的生态素养,促进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野生动物的保护。

  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主办,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承办,浙江自然博物院作技术支撑的“飞跃山海神鸟徙来”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上线,慢直播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天目新闻首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央视频、浙江新闻客户端、定海融媒体中心等15家媒体和平台共同发布,35天内全网播放量达6520万。在2023年的“山海奔赴神鸟来徙”极度濒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中,围绕慢直播,通过网友评论竞猜、“云陪伴”直播间等线上线下联动科普,40天内全网观看量达7318万,全网话题阅读量达1.2亿。连续两年的慢直播活动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提升了中华凤头燕鸥和舟山五峙山列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目前,基地正在建设海洋鸟类科普展示馆,该展示馆以中华凤头燕鸥为重点展示对象,展示面积400平方米,拟采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展示鸟岛景象,沉浸式体验科普鸟类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凝聚生态共识。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